周瑜心中清清楚楚,袁术之所以灭了孙家和程普等人满门,哪里是因为什么藏匿玉玺,真正的原因还是孙策自己的雄心,何况孙策本身武艺不凡,乃是一头随时可能暴起伤人的猛虎,谁人能够忍受一头猛虎卧于身旁?

    “公瑾!”鲁肃再次叫道。

    周瑜摆了摆手,叹道:“子敬无需多说,我心中自有打算,一切只看缘分。”

    鲁肃见此,知道周瑜心意已决,暗叹一声,不再逼迫。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听二位学兄之言,似乎与孙文台之子孙伯符相熟。在下可曾言对?”

    鲁肃面色一变,他可是准备投效袁术的,自然不愿与孙策扯上关系。

    转头看去,只见一学子英姿勃勃,腰间更是跨悬一柄长剑。

    这等打扮,倒是让鲁肃为之一愣。

    周瑜看了一眼这人,淡淡道:“吾与孙伯符相熟,吾之好友却非如此。”

    “哦!”那人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鲁肃。

    鲁肃上下打量一番此人,踌躇道:“这位学兄……”手指那人衣着。

    “嗯?”那人看了一下自己腰间的宝剑,笑道:“在下徐庶,本是一名游侠,后弃武从文,求学四方。不过早年习性难改,这柄剑却是难以解下了。”

    此人正是颍川徐庶,他本在荆州南郡求学,听闻江东被袁术取得,便与好友石韬商议,一同来此游历,增添阅历。

    当下,徐庶又将石韬介绍给二人。

    四人彼此交换姓名,同桌而坐。

    “公瑾与孙伯符相熟?此人倒也算得上一代人杰,可惜生不逢时,有袁术在,即便孙坚仍存,江东也难保全。”徐庶对周瑜道。

    鲁肃听了,心中好奇,问道:“元直为何如此驭定袁术能够取得江东?”

    “子敬明知故问焉?”徐庶笑道:“袁术攻汝南,下寿春,兵不血刃得庐江郡,兵贵神速莫过于此。反观江东诸侯,尽是碌碌之辈,孙坚虽号称江东猛虎,可却有勇无谋,即便在世,也绝非袁术对手。”

    三人尽皆点头,即便周瑜也不得不承认徐庶说的很有道理。

    石滔微微一笑,接着徐庶话语,道:“旁人见孙坚一死,袁术即下江东,因而皆以为袁术惧怕孙坚,所以止步大江。实则不然!袁术取得淮南,地盘扩张太快,根基不稳,这才止步不前,绝非孙坚之故。”

    “广元(石滔字)高见!”鲁肃一脸钦佩,心中暗暗诧异,却是没想到徐庶、石滔如此才华横溢。

    “子敬过奖了!”石滔谦虚道。

    周瑜深深的看了一眼徐庶、石滔,心道:“此二人见识不凡,绝非等闲之辈。”

    “吾与孙策乃是发小,其心思吾也清楚,正如元直之言,苦于生不逢时。”周瑜叹息道。

    “公瑾!”鲁肃赶忙拉了一把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