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朝廷被西凉李、郭二人把持,岂有心思理会袁大将军?”又一学子说道。

    “袁大将军佣兵数十万,为何不去解救天子?”一个学子问道。

    “李、郭二人也非泛泛之辈,吕布何等厉害,还不是败在二人之手,马腾、韩遂称雄西凉,结果又是怎样?何况武关乃天险之地,袁大将军纵有百万大军,也不见得能够破此天险。”

    “诸位!诸位!我等谈论的是袁大将军变革,而非天下大事。”

    ……

    ……

    一时间,场面有些混乱,众学子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那体貌魁伟的学子见了这般景象,暗暗摇了摇头,坐回原位,然后向自己同桌的学子问道:“公瑾!你有何看法?”

    对面那学子生的面白唇红,英伟异常,端的一副好皮囊。

    “愿闻子敬高论。”轻描淡写的将问题转了回去。

    不必多说,这二人正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周瑜、鲁肃。

    鲁肃本是临淮人,临淮即盱眙。

    去年,袁术与徐州交锋,大战于盱眙城,为避战祸,鲁肃便携家眷南下吴郡,同时也趁此机会与好友周瑜相聚一番。

    鲁肃无奈一笑,他深知周瑜才能,尤其是在军阵方面,远超于他,政略同样精深无比,而他只在大局观上略强周瑜半筹。

    “既然如此,我便献丑了!”二人相交甚厚,说话也随意的很。

    “袁术此次变革,确有独到之处,军政分离,更是开千古未有之先河,称之为一代雄主也不为过。”在众人之前,自然不好直接称呼袁术本名,多尊称为大将军,可私下议论,却无此顾忌。

    周瑜笑道:“子敬最后之言,另有深意啊!”

    鲁肃面色一红,很快就恢复原样,知道瞒不过周瑜,于是直接点头道:“不错!肃实在不愿见到公瑾一身才学就此埋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