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禹贡》、《尔雅?释木》、《竹书纪年》、《考工记》、《周礼》、《周礼注疏》等曾记载有崇镛国向禹贡奉櫄、幹、栝、柏、箘、簬、楛、檟(茶)八种物品,这些都是崇山(羽山)的特有产品。崇镛国、崇庸国自古为礼器镛、庸的铸造国,镛、庸即大钟,禹铸九鼎自然有深厚的背景,三星堆精良的青铜制品是现实的物证。
实际上《山海经》中记载有更多信息,可以丰富这个时代的内容。
以下内容,主要介绍鲧禹时代的社会进步情况和鲧禹治理洪水再统天下的事情,“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这里有两大难题需要解开,其一是开国的大比赤阴是谁?是蚕丛?还是一个大巫师?还是崇伯鲧曾?其二就是禹鲧均定九州,说明鲧和禹是同样当过大国首领的,这和正史记载有出入。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这里介绍鲧孙子在西海打鱼采野菜,并且形成了后来的弓鱼氏和箭鱼氏两个部落,弓鱼技术至今传承。
这个炎融、驩头是不是禹和启小名?也许就是启把弓鱼氏和技术带到了北方。陕西宝鸡出土了西周时期弓鱼氏墓葬群。《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尚书·牧誓》则详细记录了周武王邀请的八大部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大部落都是周室近亲或百濮部族或,名为巴蜀之师,为此次大规模的反商战役获得大胜利建立功勋。作为对蜀国的奖励,姬周把宗室井姬嫁给了弓鱼伯,再次把汉中、宝鸡划进了蜀国的势力范围。弓鱼伯死后,奉行人殉制度,好几座墓中都有不止于一个人埋葬,证明除墓主人外其余人是殉葬者。想必三星堆也有人殉制度,可惜尸骨无存了,考古学家也一直没找到古蜀王的王陵,否则多数谜团都很容易破解。考古上得知,宝鸡弓鱼氏是一个以鸟为祖先神、氏族标识,以鱼为捕获对象的族群,他们还保留了类似青铜凫首短杖。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如果炎融=祝融=禹,就好介绍“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就是禹取代了鲧的治水统帅地位。严格说来,鲧治水具有主动性,洪水来临不待帝命就主动作为值得称道,我们前面说过女娲时代的息壤是指石灰,鲧擅自动用尧帝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息壤(石灰)去治理洪水,又没有取得成效,后果很严重,被人诟病授人以柄。要知道,这个时代还有炎帝世系的共工家族也是治水能手,也许这是炎帝系最后的反击机会,鲧被摸黑排挤打压就算正常了。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山]。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当然最终还是鲧的儿子大禹争气,收拾了鲧及共工氏治水不利的烂摊子,并为被抹黑的父亲鲧挣得了足够的面子,治水成功并得天下。
下面很大篇幅介绍了禹父鲧苦心经营的神圣殿堂,帝之密都,就是今天的湔江流域三星堆(阳城)到青要之山(葛仙山)周围的神秘壮观宜居场景。“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鬼申]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根据下面三处推断,积石山就是长江三峡,大禹治水的主战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博)[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歹朽木]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在川东重庆,平行岭及巫山横亘,河水找不到出路,大禹开凿巫山峡谷,截断巫山云雨,一部分岩石被洪水冲走,一部分人工搬运堆积如山。治水人员还为皇家取回了中药栾,大概就是黄连吧。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在川西都江堰上游,这里有冷热温泉,大禹也曾经在这里与共工决战。
为了彻底解决洪涝问题,大禹进行了全面性的地理调查,“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水文资源普查,理清了山川河流,田地物产矿产情况,这些都是国家重要机密,也是引发战争根本要素,被写入《五臧》,封存在国家档案馆,供梁州主要领导人传阅,是大国的高级机密。《山海经》“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实际上《山海经》中记载有更多信息,可以丰富这个时代的内容。
以下内容,主要介绍鲧禹时代的社会进步情况和鲧禹治理洪水再统天下的事情,“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这里有两大难题需要解开,其一是开国的大比赤阴是谁?是蚕丛?还是一个大巫师?还是崇伯鲧曾?其二就是禹鲧均定九州,说明鲧和禹是同样当过大国首领的,这和正史记载有出入。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这里介绍鲧孙子在西海打鱼采野菜,并且形成了后来的弓鱼氏和箭鱼氏两个部落,弓鱼技术至今传承。
这个炎融、驩头是不是禹和启小名?也许就是启把弓鱼氏和技术带到了北方。陕西宝鸡出土了西周时期弓鱼氏墓葬群。《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尚书·牧誓》则详细记录了周武王邀请的八大部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大部落都是周室近亲或百濮部族或,名为巴蜀之师,为此次大规模的反商战役获得大胜利建立功勋。作为对蜀国的奖励,姬周把宗室井姬嫁给了弓鱼伯,再次把汉中、宝鸡划进了蜀国的势力范围。弓鱼伯死后,奉行人殉制度,好几座墓中都有不止于一个人埋葬,证明除墓主人外其余人是殉葬者。想必三星堆也有人殉制度,可惜尸骨无存了,考古学家也一直没找到古蜀王的王陵,否则多数谜团都很容易破解。考古上得知,宝鸡弓鱼氏是一个以鸟为祖先神、氏族标识,以鱼为捕获对象的族群,他们还保留了类似青铜凫首短杖。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如果炎融=祝融=禹,就好介绍“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就是禹取代了鲧的治水统帅地位。严格说来,鲧治水具有主动性,洪水来临不待帝命就主动作为值得称道,我们前面说过女娲时代的息壤是指石灰,鲧擅自动用尧帝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息壤(石灰)去治理洪水,又没有取得成效,后果很严重,被人诟病授人以柄。要知道,这个时代还有炎帝世系的共工家族也是治水能手,也许这是炎帝系最后的反击机会,鲧被摸黑排挤打压就算正常了。
“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山]。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当然最终还是鲧的儿子大禹争气,收拾了鲧及共工氏治水不利的烂摊子,并为被抹黑的父亲鲧挣得了足够的面子,治水成功并得天下。
下面很大篇幅介绍了禹父鲧苦心经营的神圣殿堂,帝之密都,就是今天的湔江流域三星堆(阳城)到青要之山(葛仙山)周围的神秘壮观宜居场景。“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鬼申]武罗司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而穿耳以鐻,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根据下面三处推断,积石山就是长江三峡,大禹治水的主战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博)[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歹朽木]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在川东重庆,平行岭及巫山横亘,河水找不到出路,大禹开凿巫山峡谷,截断巫山云雨,一部分岩石被洪水冲走,一部分人工搬运堆积如山。治水人员还为皇家取回了中药栾,大概就是黄连吧。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在川西都江堰上游,这里有冷热温泉,大禹也曾经在这里与共工决战。
为了彻底解决洪涝问题,大禹进行了全面性的地理调查,“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水文资源普查,理清了山川河流,田地物产矿产情况,这些都是国家重要机密,也是引发战争根本要素,被写入《五臧》,封存在国家档案馆,供梁州主要领导人传阅,是大国的高级机密。《山海经》“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