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北境苦苦挣扎的边关百姓也不关心,他们失去了定北侯,好不容易迎来了樊之远,就盼望这这场战胜利,得到长久的安定。
可真正左右局势的恰恰不是他们,所以才更加为樊之远着急。
樊之远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坚定的目光望着自己,里面闪烁的不是怀疑,不是失望,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还有卑微地渴求一个真相,让他们不知所放的心有处可安。
樊之远的心被触动着,他轻轻点头道:“我从乱葬岗里活下来的时候,身上就背负了定北侯府上上下下百口性命,我发誓终有一日要让他们沉冤昭雪。可我魏家驻守北疆,刻在骨血里的便是忠君为国,即使重活一次,换了名字,亦是如此。”
时常啐着冰渣的声音里,这次没有糊人一脸寒风呼啸,他们体会到了那份柔和和感动,然而拂面而过的时候也带来了满满的悲哀和沉重,鲜血淋漓地凑成了两个大字——冤和忠。
“有您这句话就够了。”卫平缓缓地抬起手用力地抱起拳,眼睛微红,“别人管不着,可我卫平这辈子就追随将军!”
“对,还有我卢劲,泥腿子出身,就只有一身武力和满腔热血,是将军赏识,提携至今,今日放话,您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就是死也得走在将军前面。”
“没有将军,就没有樊家军,别人不理解,难道我们跟着出生入死的还不懂吗?隐姓埋名又如何,比那些为了权势上赶着做两姓家奴的强过数倍!”
“将军,我们信你。”
樊之远轻轻颔首,眼底带着一丝欣慰,让那冷肃的脸变得柔和道:“我们会胜利的。”
但是这场战并非只有樊家军,樊之远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拿这几万人抵挡大夏几十万进攻。
“元帅,方将军、罗将军、王将军等几位求见。”
门口传来守卫亲兵的禀告,而这些将军显然不是来表决心,乃另有目的。
卫平看了看樊之远,不禁道提醒:“这些都是老资格了,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怕是来向您要个说法的。”
北疆远离京城,鱼龙混杂,驻守各处边关城池最强大的自然是樊家军,其次便是这些受一方关卡的将领。
左相的手伸不到这里,他能拉拢的只有一些虾兵蟹将散散谣言,真正的目的便是动摇这些守将的心思。
樊之远崛起太快,从参军到如今的统帅,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曾经有沈家作为靠山,武宁侯的面子得给,接着又有李璃撑腰,不敢动。可是定北侯余孽一出,李璃跟着被拖下水,这个时候,那点不服气一起,加上各自利益,便来浑水摸鱼。
樊家军上下能分析出来的局面,这些老将自然也能。他们看得出来,大夏进攻在即,而樊之远退无可退,吃不起败仗。想要胜利,必须快速稳定军心,外头谣言纷纷,急需要有人快速平息,而能做的,只有这些驻守北疆还有些威信的老将。
只要这些老家伙们坚持信任元帅,上下一心,这种妖言惑众根本翻不起大浪。
可是他们凭什么白白帮忙?就算吃了败仗,朝廷怪罪下来,自有樊之远顶着,等通敌卖国的罪名一实,樊家军几万精兵便可由着他们瓜分,岂不是更好?
然而毕竟是大燕人,他们终究不愿让大夏铁骑再一次踏破国门,只是在此之前,樊之远是不是得拿出点诚意来?
方将军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痛心疾首地质问:“元帅,大敌当前,外头如此谣传,全军上下皆议论纷纷,再这样下去,这仗还怎么打?您是不是该给我们一句准话?”
这种开场白,樊之远猜得出他们想说什么,不过他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回了一句:“诸位放心,我没通敌,更没卖国。”
这真的非常“准话”,让接下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几位将军都噎了一下。
“那为何要放跑那两个斥候?不是让其传递消息又是什么?”
可真正左右局势的恰恰不是他们,所以才更加为樊之远着急。
樊之远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双双坚定的目光望着自己,里面闪烁的不是怀疑,不是失望,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还有卑微地渴求一个真相,让他们不知所放的心有处可安。
樊之远的心被触动着,他轻轻点头道:“我从乱葬岗里活下来的时候,身上就背负了定北侯府上上下下百口性命,我发誓终有一日要让他们沉冤昭雪。可我魏家驻守北疆,刻在骨血里的便是忠君为国,即使重活一次,换了名字,亦是如此。”
时常啐着冰渣的声音里,这次没有糊人一脸寒风呼啸,他们体会到了那份柔和和感动,然而拂面而过的时候也带来了满满的悲哀和沉重,鲜血淋漓地凑成了两个大字——冤和忠。
“有您这句话就够了。”卫平缓缓地抬起手用力地抱起拳,眼睛微红,“别人管不着,可我卫平这辈子就追随将军!”
“对,还有我卢劲,泥腿子出身,就只有一身武力和满腔热血,是将军赏识,提携至今,今日放话,您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就是死也得走在将军前面。”
“没有将军,就没有樊家军,别人不理解,难道我们跟着出生入死的还不懂吗?隐姓埋名又如何,比那些为了权势上赶着做两姓家奴的强过数倍!”
“将军,我们信你。”
樊之远轻轻颔首,眼底带着一丝欣慰,让那冷肃的脸变得柔和道:“我们会胜利的。”
但是这场战并非只有樊家军,樊之远就是再有能力也无法拿这几万人抵挡大夏几十万进攻。
“元帅,方将军、罗将军、王将军等几位求见。”
门口传来守卫亲兵的禀告,而这些将军显然不是来表决心,乃另有目的。
卫平看了看樊之远,不禁道提醒:“这些都是老资格了,在军中有一定的威信,怕是来向您要个说法的。”
北疆远离京城,鱼龙混杂,驻守各处边关城池最强大的自然是樊家军,其次便是这些受一方关卡的将领。
左相的手伸不到这里,他能拉拢的只有一些虾兵蟹将散散谣言,真正的目的便是动摇这些守将的心思。
樊之远崛起太快,从参军到如今的统帅,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年的时间,曾经有沈家作为靠山,武宁侯的面子得给,接着又有李璃撑腰,不敢动。可是定北侯余孽一出,李璃跟着被拖下水,这个时候,那点不服气一起,加上各自利益,便来浑水摸鱼。
樊家军上下能分析出来的局面,这些老将自然也能。他们看得出来,大夏进攻在即,而樊之远退无可退,吃不起败仗。想要胜利,必须快速稳定军心,外头谣言纷纷,急需要有人快速平息,而能做的,只有这些驻守北疆还有些威信的老将。
只要这些老家伙们坚持信任元帅,上下一心,这种妖言惑众根本翻不起大浪。
可是他们凭什么白白帮忙?就算吃了败仗,朝廷怪罪下来,自有樊之远顶着,等通敌卖国的罪名一实,樊家军几万精兵便可由着他们瓜分,岂不是更好?
然而毕竟是大燕人,他们终究不愿让大夏铁骑再一次踏破国门,只是在此之前,樊之远是不是得拿出点诚意来?
方将军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痛心疾首地质问:“元帅,大敌当前,外头如此谣传,全军上下皆议论纷纷,再这样下去,这仗还怎么打?您是不是该给我们一句准话?”
这种开场白,樊之远猜得出他们想说什么,不过他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回了一句:“诸位放心,我没通敌,更没卖国。”
这真的非常“准话”,让接下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几位将军都噎了一下。
“那为何要放跑那两个斥候?不是让其传递消息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