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末,赵葵哲的轿子抵达前线,他的仪仗队里有一面极度显眼的高旗,那旗帜以紫色打底,金线绣着一朵锦葵,锦葵边上还有黑色丝线绣成的竹叶。
这是宣示赵葵哲与墨竹存在的总帅旗,看见这面旗帜的雷鸣军无不精神抖擞。尤其是最初的五百人,现在已经在各个总旗担任军官的老雷鸣军们,几乎都要兴奋地喊出来了。因为他们正与赵墨二人并肩作战。
名义总帅赵葵哲,大将墨竹,副将鹤修尔,拉德普尔,骑兵统领林宛苓,虎千代,侦察统领影丸,医长鹤露尔。泉州的英豪们以这样的分工统率雷鸣军。
亮堂堂的长枪如山中劲竹,上千杆崭新鸟铳蓄势待发,五十门佛郎机炮躺在炮车上,十条载着炮的蜈蚣船驶入九龙江口。虽然人少,但泉州军的架势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的压迫感。
九龙江东西,漳州军两万与雷鸣军步骑八千余人剑拔弩张。一场决定闽南地区归属的决战,似乎随时都会爆发。然而,令漳州军没有想到的是,处于人数劣势的雷鸣军居然是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所以漳州军并未集结一处,两万人分散在沿河各地。
与之相对的,雷鸣军八千余人集结一处,十条蜈蚣船各自搭载两门佛郎机炮,在江面上驱散漳州军的小舢板。而位于雷鸣军先头的,是那五十门佛郎机炮。
“架炮!”墨竹一声令下,直属于他的火炮队便把佛郎机炮从炮车上卸下。
五十门佛郎机炮排成一排,充入黑火药,塞进大铁球。手持火把的炮兵站立在导火索旁边,静待墨竹号令。
“放!”
九龙江东岸爆发出天崩地裂一般的齐射炮响,雷鸣军纷纷堵上自己的耳朵。一颗颗实心铁球被火药迸射过河,砸烂漳州军的木栅栏和小土墙。炮烟在河岸升起,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说实话,实心铁球并没有造成什么重大杀伤。但这宛若平地落雷一般的炮声,把江对岸的漳州军吓得肝胆俱裂。他们哪儿见过这种阵仗。
仅仅三轮齐射,江对岸的守军便溃散而逃。雷鸣军由于计划周密,所以行动极其迅速。完全把江面置于控制之下的泉州水军,用一批小舟搭载竹筏板,连成一体组成四座浮桥。雷鸣军端着枪铳跑步渡河,然而数千人大军用这区区四座浮桥渡河,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
漳州军也不全是饭桶,被炮阵驱散的士卒很快就招来四周的援军,整整四千大军对刚刚渡河仅仅千余人的雷鸣军发动攻势。
按照墨竹的事前部署,已经渡河的雷鸣军不紧不慢地组成一个半圆形的防御阵型,长枪放平,枪尖如荆棘。数百杆鸟铳放出硝烟,铅弹对着冲锋中的漳州军迎头痛击,江面上的蜈蚣船也把佛郎机炮对准这些漳州军,侧舷上的鸟铳手们进行辅助射击。
这四千漳州军本就只是试探性进攻,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打击,自然没有愣头猛冲,他们举盾后撤,放出传令兵去,呼唤更多友军前来集结。
半月阵随着渡河部队的增加而扩大,当最后一位雷鸣军成功渡河之时,赵葵哲的帅旗也高悬在半月阵中了。墨竹和拉德普尔分别为这支主力部队的主将和副将。华丽的锦旗让雷鸣军士气高涨。
另一边,漳州军也把所有的前线部队集结到了此地,他们分成了三路,一路一万人,从正面突进,左右两路各五千人,沿河发动侧袭。其人数声势远远大于不过数千人的雷鸣军。
漳州军主帅很清楚,雷鸣军善用火器,如果贸然进攻,必定损失惨重。所以,漳州军主帅选择与雷鸣军进行对射。三面而围,交叉射击之下,泉州军必定仓皇逃窜。
漳州军主帅并不知道,由于漳州军的火器多为老式火铳,射程远远低于雷鸣军的西洋式火绳枪不说,精度也是很难匹敌的,而且就算是老式火铳,数量也不如雷鸣军的鸟铳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对射,恐怕算不上什么好主意。
只见三支漳州军列好队形,向着雷鸣军的半月阵缓缓推进。由于射程劣势,漳州军不得不抵近射击,在靠近的半路上,就已经被雷鸣军的鸟铳射了两轮。
雷鸣军军阵中,墨竹用千里镜三面而望,直觉告诉他,漳州军并不想肉搏。他连忙下令,让半月阵做好对射的准备。令旗在河岸边上挥舞,雷鸣军迅速变换阵型。
在半月阵的最先端,架着长枪准备迎敌的辅助军退下,雷鸣军火铳手们站到了最前排。不仅如此,在雷鸣军军阵的最前方,还多出了一排由竹棍捆绑形成的竹盾墙。这是虎千代提议的做法,在东瀛的内战中被东瀛诸侯们使用。
厚厚的竹棍墙外吐着一层油,哪怕是铅弹,也无法贯穿这面可移动的野战防御设施。一道令人瞋目结舌的竹棍长墙出现在九龙江畔,庇护着雷鸣军的火铳手们。
漳州军并不能对这出乎意料的形势做出反应,三万人的大军就这样停下。他们或是抄起竹竿弩,或是放平火铳。三排白烟在漳州军的阵地上升起,铅弹与弩箭铺天盖地地奔着雷鸣军飞来,声势浩大。
然而竹盾墙的存在,让这轮射击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面子工作。随之而来的还击也让漳州军损失惨重。要知道,现在的距离,可不仅仅是漳州军的老铳和竹竿弩可以射击,泉州辅助军的长弓们也可以倾斜箭矢。
这是宣示赵葵哲与墨竹存在的总帅旗,看见这面旗帜的雷鸣军无不精神抖擞。尤其是最初的五百人,现在已经在各个总旗担任军官的老雷鸣军们,几乎都要兴奋地喊出来了。因为他们正与赵墨二人并肩作战。
名义总帅赵葵哲,大将墨竹,副将鹤修尔,拉德普尔,骑兵统领林宛苓,虎千代,侦察统领影丸,医长鹤露尔。泉州的英豪们以这样的分工统率雷鸣军。
亮堂堂的长枪如山中劲竹,上千杆崭新鸟铳蓄势待发,五十门佛郎机炮躺在炮车上,十条载着炮的蜈蚣船驶入九龙江口。虽然人少,但泉州军的架势给人一种训练有素的压迫感。
九龙江东西,漳州军两万与雷鸣军步骑八千余人剑拔弩张。一场决定闽南地区归属的决战,似乎随时都会爆发。然而,令漳州军没有想到的是,处于人数劣势的雷鸣军居然是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所以漳州军并未集结一处,两万人分散在沿河各地。
与之相对的,雷鸣军八千余人集结一处,十条蜈蚣船各自搭载两门佛郎机炮,在江面上驱散漳州军的小舢板。而位于雷鸣军先头的,是那五十门佛郎机炮。
“架炮!”墨竹一声令下,直属于他的火炮队便把佛郎机炮从炮车上卸下。
五十门佛郎机炮排成一排,充入黑火药,塞进大铁球。手持火把的炮兵站立在导火索旁边,静待墨竹号令。
“放!”
九龙江东岸爆发出天崩地裂一般的齐射炮响,雷鸣军纷纷堵上自己的耳朵。一颗颗实心铁球被火药迸射过河,砸烂漳州军的木栅栏和小土墙。炮烟在河岸升起,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说实话,实心铁球并没有造成什么重大杀伤。但这宛若平地落雷一般的炮声,把江对岸的漳州军吓得肝胆俱裂。他们哪儿见过这种阵仗。
仅仅三轮齐射,江对岸的守军便溃散而逃。雷鸣军由于计划周密,所以行动极其迅速。完全把江面置于控制之下的泉州水军,用一批小舟搭载竹筏板,连成一体组成四座浮桥。雷鸣军端着枪铳跑步渡河,然而数千人大军用这区区四座浮桥渡河,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
漳州军也不全是饭桶,被炮阵驱散的士卒很快就招来四周的援军,整整四千大军对刚刚渡河仅仅千余人的雷鸣军发动攻势。
按照墨竹的事前部署,已经渡河的雷鸣军不紧不慢地组成一个半圆形的防御阵型,长枪放平,枪尖如荆棘。数百杆鸟铳放出硝烟,铅弹对着冲锋中的漳州军迎头痛击,江面上的蜈蚣船也把佛郎机炮对准这些漳州军,侧舷上的鸟铳手们进行辅助射击。
这四千漳州军本就只是试探性进攻,遭遇如此猛烈的火力打击,自然没有愣头猛冲,他们举盾后撤,放出传令兵去,呼唤更多友军前来集结。
半月阵随着渡河部队的增加而扩大,当最后一位雷鸣军成功渡河之时,赵葵哲的帅旗也高悬在半月阵中了。墨竹和拉德普尔分别为这支主力部队的主将和副将。华丽的锦旗让雷鸣军士气高涨。
另一边,漳州军也把所有的前线部队集结到了此地,他们分成了三路,一路一万人,从正面突进,左右两路各五千人,沿河发动侧袭。其人数声势远远大于不过数千人的雷鸣军。
漳州军主帅很清楚,雷鸣军善用火器,如果贸然进攻,必定损失惨重。所以,漳州军主帅选择与雷鸣军进行对射。三面而围,交叉射击之下,泉州军必定仓皇逃窜。
漳州军主帅并不知道,由于漳州军的火器多为老式火铳,射程远远低于雷鸣军的西洋式火绳枪不说,精度也是很难匹敌的,而且就算是老式火铳,数量也不如雷鸣军的鸟铳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对射,恐怕算不上什么好主意。
只见三支漳州军列好队形,向着雷鸣军的半月阵缓缓推进。由于射程劣势,漳州军不得不抵近射击,在靠近的半路上,就已经被雷鸣军的鸟铳射了两轮。
雷鸣军军阵中,墨竹用千里镜三面而望,直觉告诉他,漳州军并不想肉搏。他连忙下令,让半月阵做好对射的准备。令旗在河岸边上挥舞,雷鸣军迅速变换阵型。
在半月阵的最先端,架着长枪准备迎敌的辅助军退下,雷鸣军火铳手们站到了最前排。不仅如此,在雷鸣军军阵的最前方,还多出了一排由竹棍捆绑形成的竹盾墙。这是虎千代提议的做法,在东瀛的内战中被东瀛诸侯们使用。
厚厚的竹棍墙外吐着一层油,哪怕是铅弹,也无法贯穿这面可移动的野战防御设施。一道令人瞋目结舌的竹棍长墙出现在九龙江畔,庇护着雷鸣军的火铳手们。
漳州军并不能对这出乎意料的形势做出反应,三万人的大军就这样停下。他们或是抄起竹竿弩,或是放平火铳。三排白烟在漳州军的阵地上升起,铅弹与弩箭铺天盖地地奔着雷鸣军飞来,声势浩大。
然而竹盾墙的存在,让这轮射击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面子工作。随之而来的还击也让漳州军损失惨重。要知道,现在的距离,可不仅仅是漳州军的老铳和竹竿弩可以射击,泉州辅助军的长弓们也可以倾斜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