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还有接下来这么多事情。

    杨宪沉思了一会儿,还真想到一点,开口道:“新的税制,确实存在一些漏洞,所幸突然施行,也算打了江南诸道的乡绅豪族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根本没时间反应,因此这次江南诸道的夏税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未暴露。可随着时间推移,这条漏洞,他们是一定会发现的。”

    不愧是朱标,一点就通。

    “杨卿既然能够看出问题所在,那么可有应对解决之法?”朱标开口问道。

    “粮价。”杨宪开口说了两个字。

    如今如此大好局面,朱元璋和朱标自然想维持住。

    到时候消息传开后,朝野之上,肯定也会引起不小的议论。

    而且他相信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日后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一定会年年增高,因为有他在,大明接下几年注定将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至于朱标所讲的注意事项。

    “多亏亲自来了这一趟,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朱标后怕道。

    再加上正一品的太傅职衔。

    杨宪开口道:“其实殿下也不用太过担心,这事就算发生了,朝廷方面也有能力立马修正回来。改革发展,就不要害怕一时走弯路,想要完全无错是不可能的。别说大到一个国家了,就算是小到个人,殿下你难道见过完美的人吗。”

    杨宪在听了江南诸道上交的税赋情况后,嘴角微微扬起,与他预估的差不多。

    在宣读完嘉奖的圣旨后,朱标没忘了此行扬州最大的目的,他首先是和杨宪讲了这次江南诸道赋税情况,等杨宪消化完消息后,这才接着开口说道:“杨卿,不知对于新的税制,朝廷方面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杨卿快和我说说。”

    <divclass="contentadv">朱标实在是好奇,如此完美的税制,还能有什么破绽。

    到时候,原本就已经对杨宪颇有怨言的吕氏,怕是到时候,直接掐死杨宪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杨宪正式进入众人的视野之中这才几年啊,之前在朱元璋北巡扬州前,他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翰林,要不是刘伯温提携,特意带着他一起参加那次北巡。

    虽然其人还在地方扬州为官,可声势却是已经直逼端坐在中书省的李善长了。

    朱标开口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这样一来,便可以卡住那些不法商人的脖子。朝廷方面原本就要收粮。”

    “我也不确定。”朱标摇了摇头,开口道。“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王保保。”

    杨宪看着朱标,点了点头,开口道:“就是太子殿下所想的那样。由于如今新税统一收取银钱,百姓们需要先卖出多余的粮食换钱。可这个时候,如果有商人肆意压低收购粮价,便等于是变相盘剥。”

    在外人看来,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杨宪这个学生,如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刘伯温。

    他们可不想今年的赋税只是昙花一现的光景。

    在他看来杨宪提出的这个新税税制,已经是完美的存在,他这次来扬州,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为了的是确保那个万一不会发生,哪曾想到竟然还真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