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完宁萱的毕业典礼,帮鲍鲍把毕业礼物送到美娜的手上,请过宿舍的同学吃饭之后,颜滟就离开厦门回到了温州。
六月底,高中同学都陆陆续续毕业了,要回来温州工作的也都回来得差不多了。
毕业以后没有选择回来温州的,大部分都留在上大学的上海或者杭州工作。
也有选择比较另类,准备要去深圳工作的。
比如,颜滟认的“弟弟”,文科二班的班长焦知非。
颜滟的这个“弟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语言来形容,最简单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描述应该是“作”。
作的女生很常见,但是作的男生,颜滟到目前为止,就只认识焦知非这一个。
此人作的程度,和鲍鲍送礼物的手笔一样,都是让颜滟叹为观止的。
高中的时候,好好的保送北大,硬是看不上专业,非要放弃了保送名额自己去考。
自己考也没什么。
焦知非最后的高考成绩,也确实超过了北大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十好几分。
可是他作啊,他不报北大报人大。
报人大也没有什么。
但他一整本志愿,就只报人大这一个学校。
又在专业志愿里面孤零零地填了唯一的一个新闻学,还作得不能再作地选了不服从分配。
按理说,以焦知非的高考成绩,报哪儿都是没有问题的,北大都能上,还有哪儿上不了?
可是呢,焦知非报的这个人大新闻学,在整个浙江省就只有一个名额。
焦知非知道自己分高,去人大简直有点“屈就”的意思,一个名额又如何,反正都是他的。
然而,很不幸的是,那一年还有另外一个怀揣新闻梦想的浙江考生。
另一个“大牛考生”的成绩,比焦知非的高考成绩高出了一分,和焦知非一样填报了新闻学。
人大牛不仅考得比焦知非好,还填了服从分配。
高出一分不算多,但足以拿下浙江唯一一个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学的名额。
焦知非作得他自己,直接从温州中学数一数二的文科考生,变成了高考的落榜生。
即便是这样,焦知非仍然不觉得自己填志愿的方式作。
他的想法是,去不了自己喜欢去的学校,想要学的专业,大不了就去复读。
六月底,高中同学都陆陆续续毕业了,要回来温州工作的也都回来得差不多了。
毕业以后没有选择回来温州的,大部分都留在上大学的上海或者杭州工作。
也有选择比较另类,准备要去深圳工作的。
比如,颜滟认的“弟弟”,文科二班的班长焦知非。
颜滟的这个“弟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语言来形容,最简单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描述应该是“作”。
作的女生很常见,但是作的男生,颜滟到目前为止,就只认识焦知非这一个。
此人作的程度,和鲍鲍送礼物的手笔一样,都是让颜滟叹为观止的。
高中的时候,好好的保送北大,硬是看不上专业,非要放弃了保送名额自己去考。
自己考也没什么。
焦知非最后的高考成绩,也确实超过了北大在浙江的录取分数线十好几分。
可是他作啊,他不报北大报人大。
报人大也没有什么。
但他一整本志愿,就只报人大这一个学校。
又在专业志愿里面孤零零地填了唯一的一个新闻学,还作得不能再作地选了不服从分配。
按理说,以焦知非的高考成绩,报哪儿都是没有问题的,北大都能上,还有哪儿上不了?
可是呢,焦知非报的这个人大新闻学,在整个浙江省就只有一个名额。
焦知非知道自己分高,去人大简直有点“屈就”的意思,一个名额又如何,反正都是他的。
然而,很不幸的是,那一年还有另外一个怀揣新闻梦想的浙江考生。
另一个“大牛考生”的成绩,比焦知非的高考成绩高出了一分,和焦知非一样填报了新闻学。
人大牛不仅考得比焦知非好,还填了服从分配。
高出一分不算多,但足以拿下浙江唯一一个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学的名额。
焦知非作得他自己,直接从温州中学数一数二的文科考生,变成了高考的落榜生。
即便是这样,焦知非仍然不觉得自己填志愿的方式作。
他的想法是,去不了自己喜欢去的学校,想要学的专业,大不了就去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