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范二奶奶讪讪地赔笑,“缪先生性情冷淡,人却是极好的。”

    关氏不以为忤,“没事,读书人泰半如此,只要有真才实学便好。”

    片刻工夫,杨怀宣走出来,小脸紧绷着,可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缪先生看向关氏,“你是杨怀宣家中长辈?”

    “是,”关氏忙屈膝行个福礼,“先生有何交代?”

    “怀宣比宜修进度稍慢,心性还不错,以后每天辰正过来,午时散课,给他准备一本《千字文》和一本《论语》。”

    关氏连连应好。

    缪先生略颔首,提上书袋扬长而去。

    范宜修跳着欢呼,“太好了,以后我可以跟怀宣一起上课了。娘,把我那个绣松树的书袋给怀宣吧,他还没有书袋。”

    范二奶奶笑应着,连声吩咐人去取。

    书袋用了双层的青色嘉定斜纹布,上面绣一枝遒劲的松枝,很是清雅,里面备着一盒笔一盒墨锭和半刀裁好的宣纸。

    杨怀宣躬身道谢。

    范宜修拍着他自己的书袋说:“咱俩是一样的,我的绣着翠竹,”仰头看向范二奶奶,“娘,也给小婵妹妹做个书袋,绣上梅花,这样我们就是岁寒三友了。”

    杨妧“噗嗤”笑出声,这三位的年龄加起来不足弱冠,还岁寒三友?

    关氏也忍俊不禁。

    范二奶奶却满口答应,“行,回头给小婵做个梅花的。这会儿娘要出门,你跟怀宣和小婵在家里玩,不许淘气。”

    范宜修重重点头,“娘放心,我会照顾好客人。”

    关氏颇为感触地说:“二奶奶把修哥儿教得真好,原先我还担心孩子没有玩伴,这下可放心了。”

    范二奶奶道:“我家修哥儿别的都好,就是话多,以后杨太太可别嫌我们烦。”

    三人有说有笑地出了门。

    范二奶奶指点着哪里有菜市场,何处有杂货店,要是家里需要干零碎活计的小工往哪里找。

    关氏一一记在心里。

    不过盏茶工夫便到了双碾街,杨妧注意到最头上的衣锦坊不见了,而是换了织锦阁的招牌。

    范二奶奶道:“那家生意当真不错,地角好,店面大。梅掌柜很会来事,头一天开业,整条街每家铺子都送了匹府绸,还请我们当家的吃过两次酒。后来,到我们店里的客人如果想要府绸,我都推荐他们往织锦阁去……唉,和气生财嘛。”

    杨妧道:“你也很能干了,”笑着指给关氏,“娘,门前最热闹的就是二奶奶的铺子,叫真彩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