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龙飞笑眯眯地递给杨云一本书,说道:“杨兄,幸不辱命,你看看,这本就是文规约选。”

    杨云眼睛一亮,接过书,打开翻阅。

    “不错不错……庆隆七年的版本,有沈大学士作的批注,是最好的一版。”

    杨云快速翻动着书页,很快找到了记忆中的一页,用手摩挲着念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咦!?”

    “怎么了?”杜龙飞问道。

    杨云的目光似笑非笑,杜龙飞本能感觉到有些不妙。

    “杜兄你真是神通广大,连书库里的书都能弄出来。”

    “怎么可能!?”

    杨云把书摊开,冲杜龙飞一摆,“你自己看吧。”

    书页上的一个印章,“静海县学”四个鲜红篆字赫然在目。

    “怎么会这样!”

    杜龙飞失声惊叫,全身的血液一下子涌到头顶,腿脚轻书库,此时无事一身轻,索性在街上闲逛起来。

    看见了一家“闲云”茶楼,进去找了个二楼临窗的位子,点了一壶清茶。

    二楼都是“静座”,小二轻手轻脚地上了茶,很快就退了下去。杨云抿了口茶,细细一品,虽然不是什么上等好茶,但却是今年刚采摘的明前新茶,有股淡淡的清香,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拿出从杜龙飞那里得来的《文规约选》,杨云忽然一乐,想起这本书还没有付钱。

    “杜龙飞是肯定不会来收钱了,也罢,今天喝的茶就算他请客了。嗯,等会再要一壶上等绿茶,不用替他省钱。”杨云乐呵呵地翻开了书。

    先用月华灵眼把全书过了一遍,也不过半刻功夫,然后杨云就着香茶,对感兴趣的内容字斟句酌起来。

    文规约选这类纯粹应考的书,杨云不管是上世还是今世都没有看过,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书中精选了好几道秋考试题,配上中举者的范文和名家的点评,其中一些精深细微之处,让杨云也不禁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原来科举试题里还有这许多门道,我上世落第不冤啊。”合上书本,杨云暗自感慨道。

    茶杯中的水汽袅袅升起,仿佛打开了一道门,深藏的记忆慢慢浮现。

    上一世中了秀才之后,在家里呆了一两个月,因为无书可读,也没有同学可以交流,那种烦躁惶恐的心情,突然之间清晰地回想起来。

    后来父母不知从哪里东挪西借了笔钱,自己带着无边的兴奋来到县学,一头扎到书库里。

    苦读了数月,满怀期待地参加秋考,结果名落孙山,无颜面见家人的绝望和傲气受挫后的彷徨,一切都宛如昨日。

    隐约中想起,那时自己也曾起意向杜龙飞买书,可是算了又算,剩下的钱支持去府城应试都勉强,加上少年傲气,不想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以为凭着自己下的苦功,中举应该也有几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