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胡给了在场所有人畅谈的机会,立即有不少将领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与洋人交战也有一段时间,众人多少对洋人的作战方式有些心得,提出建议的各员将领将心中想法告知王胡后,并没有即刻得到王胡的肯定,王胡思考了一会,向陈启帆道:“副元帅,你有何看法。”

    陈启帆听到王胡的询问,心头不由闪过一丝欣喜,在大军还未歇停时,他就已经和仁天几人讨论起最后一战的事宜。

    陈启帆道:“洋人最后一战摆出誓死抵抗的姿态,属下认为,面对最后一座城池,我们应该劝降。”

    “劝降?”

    “是的,劝降,”陈启帆道:“最后一座城池里,据闻集齐十万之数的洋人,如果皇枋国选择决战,这座城池一定会被我们拿下,只是这拿下的结果,也需要我们付出十万的士兵。”

    陈启帆的建议几乎让在场的所有将领都响起了反对的声音,皇枋国目前的战力远超洋人不少,根本不需对洋人劝降,在反对的人眼里看来,身为皇子的陈启帆未免过于懦弱,皇枋国被洋人连夺城池,这是需要鲜血才能洗刷的耻辱。

    王胡对反对者的声音未置可否,而是向陈启帆道:“你给我说说,劝降对皇枋国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好处,明显的一点是,皇枋国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最后一座城池,而且更大的好处是,一旦洋人选择投降,我们可以让洋人写降书,割赔款,签订协议,让洋人不再犯皇枋国,我们有了赔款,有了协议,还能减少十万人士兵的损失,这于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事,至于说洗刷被夺城池的耻辱,属下认为,这些日子的战役,已经足够让洋人得知皇枋国的战力与实力,我们让洋人投降,是大国风范,仁慈之举。”

    将好处侃侃而谈后,陈启帆接着道:“至于劝降的坏处,也是肯定有的,让十万洋人顺利回到他们的国度,未免有放虎归山的嫌疑,如果洋人他日再来侵犯,这放走的十万洋人,就是来日挥刀斩向我国子民的凶手。”

    把十万洋人杀了,难道洋人就不会再来犯吗,王胡叹了一口气,望着陈启帆被风吹日晒得有些粗糙的脸庞,忽然觉得皇上重点培养陈启帆的决定没有做错,能从皇枋国的利益和长远出发,还分析得如此透彻,如果这一国之主让陈启帆当了,也不见得是坏事。

    “能让洋人签下投降协议书,并减少我方士兵的损失,副元帅的提议无疑十分得当,只是,我方想让洋人投降,也未见得洋人肯降。”

    王胡的最后一句话倒提醒了众人,让洋人投降只是他们一方情愿,或许他们想兵不血刃的拿下洋人最后一个城池,洋人还未必答应。

    爱默生随即被召唤进议事帐篷,初见有洋人进入议事帐篷,众人难免感到惊讶,王胡并没有给大伙介绍爱默生,而是直接问爱默生道:“如果我们要洋人写投降书,放他们一条生路,洋人会不会答应。”

    王胡的话立即让爱默生面露难色,爱默生沉思足足好一会儿,才开口道:“洋人应该肯降的,洋人不远万里来皇枋国,也是为了抢夺资源,并不是与皇枋国有什么过不去的旧怨,如果让洋人赔款和写下协议书,可以救下十万人的性命,我想洋人的首领应该会答应。”

    王胡点了点头,道:“如此,劝洋人投降的事就交给你,能让十万洋人活下去,你也算为贵国立下不少功劳。”

    立下不少功劳可不敢想,只要最后一座城池的洋人不把他当做奸细卧底,爱默生就烧高香拜佛了。

    王胡和众人商量了一会,便吩咐陈启帆去落实劝降的相关事宜,陈启帆从大军中划出千人出来,临时学习起劝洋人投降的言语,待一千士兵学会洋文的“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王胡的大军便立即前往最后一座大城。

    “仁天,你说洋人可能会投降吗。”

    陈启帆向仁天询问到,最后一战若是处理妥当,于皇枋国可是有莫大的好处。

    “应该会,洋人在皇枋国已经没有任何凭借,就算洋人他日想卷土重来,他们也会选择把这十万人先赎走。”仁天道。

    三路大军合并归一,皇枋**容更胜之前,浩浩荡荡的大军往最后一座大城行去,全军的气势与信心一时达到了顶点,最后一座城池的洋人如若不降,王胡的大军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们屠杀一空。

    大军开拔数个时辰,终于来到最后沦陷的一座城池,望着城墙上密密麻麻严阵以待的洋人,王胡下令全军开始合围城池,所有攻城事宜准备妥当后,王胡示意陈启帆开展劝降工作。

    一千名士兵喊起了整齐划一的劝降口号,城墙上的洋人咋闻口吐洋文的皇枋国士兵,心中不由都微微一惊,千名士兵喊了数十句劝降口号后,洋人似乎没有投降的意向,王胡于是大手一挥,示意全军发起攻击。

    皇枋国的攻城举动就像暴雨风来袭般席卷上城池,王胡微微叹了口气,预想好的洋人投降画面似乎没有如期出现,双方在城墙上展开的争夺战,无疑于皇枋国来说又是一大损失。

    仁天早已随着千军万马争夺城池,拨开头顶无数的刀光箭雨,仁天以及其险阻的方式第一个登上了城墙,在三军中被誉为“斩千人”的仁天立即在城墙上牵引住一大片的洋人,这一刻的仁天早已收起怜悯心态,快速的收割起洋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