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张了张嘴,顿了顿才说道:“我是早就知道了,只是担心阿亮没意识到,所以才提醒你的。”

    刘辩想着,少年的丞相现在已经是童子郎了,着重培养应该不算揠苗助长吧?

    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刘辩继续与王粲、诸葛瑾、诸葛亮等人讨论着推广水车的问题,孙策马超宛如局外人,偶尔才能插一两句嘴。

    诸葛瑾摇了摇头,阿弟到底还是个孩子,想法过于天真。

    诸葛亮立马轻咳两声,挺直了腰杆:“阿兄放心,我什么都知道。”

    为父守孝的孝期结束后,诸葛亮也差不多走出来了。这也是两人在诸葛玄的支持下如今一同来太学的背后原因。

    “莫要忘了你小时候见过的那些民间祸事……那些是先帝时候的事……”

    但刘辩还是忍不住提醒道:“阿亮来此倒没问题,不过要记得量力而行哦。”

    尽管将这事直接拿到尚书台必然比眼下几人探讨好太多,但并不妨碍探讨继续。

    诸葛瑾的嘴角抽了抽,明明他才是阿亮的长兄好吧!怎么全都把他的事给干了?

    他偏头看向孙策与马超,这两人对水车什么的倒也不是全无兴趣,但兴趣多在玩乐之上,指望他们去研究,猪都会上树了。

    一行人继续逛着西园,等到天色稍暗,方才离开。

    看到这一幕,王粲心中忽然涌出了一股危机感……虽然他也很喜欢阿亮不假,可……明明是他先来的!

    “刘郎君是君子,是好人,为什么害怕他呢?”

    在诸葛亮第三次提起枣祗之后,诸葛瑾终于忍不住了。

    他先在心中暗笑了一阵,才想起正题,继续小声道:“阿亮既然知道刘郎君是天子,在天子面前行事,须得注意些,切记不可肆意妄为,以免为家中惹来灾祸。”

    诸葛瑾说完,却见自家弟弟正不解地盯着自己,遂问道:“阿亮觉得我说的不对?”

    诸葛瑾与诸葛亮同乘一车。

    “是,亮记下了。”诸葛亮脆生生地应道。

    归根结底,面对天子,尽管天子平易近人,但又有几人真能做到泰然处之?

    不然总不能是因为诸葛亮年纪小、阅历不足没意识到吧……

    诸葛亮虽然幼失双亲,但一直以来都有着父辈和兄长的照顾,直到现在还未真正意义上吃过多少苦。

    西园被先帝精心修建,当初各地战乱之时,先帝也没有为了表决心徒耗人力,专门派人毁掉布置好的园林假山。

    诸葛亮眨了眨眼睛,似是有些疑惑,用着与诸葛瑾一样的音量说:“我知道啊,刘郎君是天子,我以为阿兄第一次见面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