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范睢、白起、司马梗、太子嬴柱,个个瞪圆了眼睛,一脸的见鬼表情。
不为别的,只是他们太过诧异了,实在是难以相信秦异人竟然会举荐李冰。
“异人,你要举荐之人就是楚国水工?刚刚到咸阳的那个?”秦昭王过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颇有些拿不准。
“没错,就是他。”秦异人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
“异人啊,你能举荐人才固然是好的,可是,你知道他的才干吗?”秦昭王颇有些语重心长,开导秦异人,道:“大秦是重视人才,是求贤若渴,可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吧?不说别的,就是商君,他入秦之后,一连见了孝公三次,前两次,孝公以为他有名无实,不是大才。直到第三次,商君上‘强秦九策’,孝公方知商君之才,这才重用之。”
商鞅入秦不仅仅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打下了统一的基础,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出。
然而,商鞅被秦孝公重用却是颇有一番曲折,因为商鞅一连见了三次秦孝公,方才被秦孝公认可。
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特谈“帝”道,引经据典,显其博学。然而,他一番话只说到一半,秦孝公就睡着了,等到商鞅说完,秦孝公已经美美的睡了一大觉,甩下一句“客诚博学”就扬长而去。
举荐商鞅的景监大是埋怨商鞅,说你怎么就说这些不着边际的呢?
商鞅不以为意,还要景监再度举荐他,说他还有办法说秦孝公。景监半信半疑,最后还是相信了商鞅,再次举荐商鞅。秦孝公想来想去,还是把商鞅召来一见。这次,商鞅没有大谈帝道,而是大谈“王”道。
说到一半,秦孝公又睡着了。等到商鞅说完,秦孝公又美美的睡了一觉,甩下一句“客诚迂腐之人”,扬长而去。
这次,景监就不仅仅是埋怨商鞅了,而是失望了,说商鞅你究竟怎么回事?你不是一向了得吗?怎么竟说这些无用之言?
商鞅要景监再度举荐他。这次,景监不干了,说你有完没完,我已经举荐你两次了,哪有再举荐你第三次的道理。
商鞅就说他前两次这所以大谈迂腐之学,是因为他不了解秦孝公,他是借此机会察勘秦孝公。如今,他已经有了成算,这次一定成。景监仍是不干。商鞅就说这游说国君和做买卖一个样,摆在明面上的都是劣货,若遇到不识货之人,就会把劣货当作珍宝。
秦孝公不要那些迂腐之学,证明秦孝公是个有眼力的国君,他要实务。这就象有眼力的识货之人能识得珍货一个道理。
景监最终被商鞅说服了,第三次举荐商鞅。秦孝公本想不见商鞅这个“迂腐”之人,景监只得把商鞅的话说了,秦孝公心想也有道理,我就要看看你究竟有什么珍货?
第三次见面,商鞅不再谈那些迂腐之谈,而是上“强秦九策”,大得秦孝公欣赏,两人相语三日三夜不知疲倦,从此拉开了商鞅变法的大幕。
秦昭王引用商鞅三见秦孝公的典故就是在告诫秦异人,秦国虽然重视人才,也要察勘人才,不能因为不了解而用错了人。
“李冰要是不能治蜀的话,怎会有都江堰?怎会有天府之国?”秦异人在心里嘀咕。
李冰是治蜀的最佳人选!
“再说了,李冰是个了不得的水工,他善于治水,却不善理政啊。”秦昭王一颗雪白的头颅乱摇,直接否定了。
要说李冰善治水,能修一个好的水利工程,秦昭王一定会信。要说李冰理政,打死秦昭王也不会信。
“是呀,王太孙。”范睢也是附和。
“大父,李冰是不是善于理政,何不招他前来一询?”秦异人却是对李冰有着绝对的信心,道:“丞相当年入秦,在秦一呆就是近两年,几近要离秦了,方见大父,献‘远交近攻’之策。召李冰一询,要不了几多时间。”
范睢虽然很得秦昭王信任,并且给秦国出了“远交近攻”这样的奇策,然而,他取相并非一帆风顺,仍是有一番曲折。
不为别的,只是他们太过诧异了,实在是难以相信秦异人竟然会举荐李冰。
“异人,你要举荐之人就是楚国水工?刚刚到咸阳的那个?”秦昭王过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颇有些拿不准。
“没错,就是他。”秦异人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
“异人啊,你能举荐人才固然是好的,可是,你知道他的才干吗?”秦昭王颇有些语重心长,开导秦异人,道:“大秦是重视人才,是求贤若渴,可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吧?不说别的,就是商君,他入秦之后,一连见了孝公三次,前两次,孝公以为他有名无实,不是大才。直到第三次,商君上‘强秦九策’,孝公方知商君之才,这才重用之。”
商鞅入秦不仅仅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打下了统一的基础,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出。
然而,商鞅被秦孝公重用却是颇有一番曲折,因为商鞅一连见了三次秦孝公,方才被秦孝公认可。
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特谈“帝”道,引经据典,显其博学。然而,他一番话只说到一半,秦孝公就睡着了,等到商鞅说完,秦孝公已经美美的睡了一大觉,甩下一句“客诚博学”就扬长而去。
举荐商鞅的景监大是埋怨商鞅,说你怎么就说这些不着边际的呢?
商鞅不以为意,还要景监再度举荐他,说他还有办法说秦孝公。景监半信半疑,最后还是相信了商鞅,再次举荐商鞅。秦孝公想来想去,还是把商鞅召来一见。这次,商鞅没有大谈帝道,而是大谈“王”道。
说到一半,秦孝公又睡着了。等到商鞅说完,秦孝公又美美的睡了一觉,甩下一句“客诚迂腐之人”,扬长而去。
这次,景监就不仅仅是埋怨商鞅了,而是失望了,说商鞅你究竟怎么回事?你不是一向了得吗?怎么竟说这些无用之言?
商鞅要景监再度举荐他。这次,景监不干了,说你有完没完,我已经举荐你两次了,哪有再举荐你第三次的道理。
商鞅就说他前两次这所以大谈迂腐之学,是因为他不了解秦孝公,他是借此机会察勘秦孝公。如今,他已经有了成算,这次一定成。景监仍是不干。商鞅就说这游说国君和做买卖一个样,摆在明面上的都是劣货,若遇到不识货之人,就会把劣货当作珍宝。
秦孝公不要那些迂腐之学,证明秦孝公是个有眼力的国君,他要实务。这就象有眼力的识货之人能识得珍货一个道理。
景监最终被商鞅说服了,第三次举荐商鞅。秦孝公本想不见商鞅这个“迂腐”之人,景监只得把商鞅的话说了,秦孝公心想也有道理,我就要看看你究竟有什么珍货?
第三次见面,商鞅不再谈那些迂腐之谈,而是上“强秦九策”,大得秦孝公欣赏,两人相语三日三夜不知疲倦,从此拉开了商鞅变法的大幕。
秦昭王引用商鞅三见秦孝公的典故就是在告诫秦异人,秦国虽然重视人才,也要察勘人才,不能因为不了解而用错了人。
“李冰要是不能治蜀的话,怎会有都江堰?怎会有天府之国?”秦异人在心里嘀咕。
李冰是治蜀的最佳人选!
“再说了,李冰是个了不得的水工,他善于治水,却不善理政啊。”秦昭王一颗雪白的头颅乱摇,直接否定了。
要说李冰善治水,能修一个好的水利工程,秦昭王一定会信。要说李冰理政,打死秦昭王也不会信。
“是呀,王太孙。”范睢也是附和。
“大父,李冰是不是善于理政,何不招他前来一询?”秦异人却是对李冰有着绝对的信心,道:“丞相当年入秦,在秦一呆就是近两年,几近要离秦了,方见大父,献‘远交近攻’之策。召李冰一询,要不了几多时间。”
范睢虽然很得秦昭王信任,并且给秦国出了“远交近攻”这样的奇策,然而,他取相并非一帆风顺,仍是有一番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