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老者看了一眼赵恒,笑道:“看来这位公子对此并不了解。所谓岁耕种者,便是岁岁皆耕种之人也。”

    “什么?”赵恒惊讶道:“难道这世上还有并非岁岁耕种之人?”

    赵丹和老者对视一眼,同时大笑。

    赵丹摸了摸自己长子的头,道:“恒儿啊,这土地乃是有肥力的,若是肥力不足,便需要休耕养田。故只有老丈这般的上田方是岁岁耕种,中田和下田皆需要定时休耕以养土地肥力。”

    赵恒被臊得满脸通红,但仍旧问道:“可若是休耕的话,农人又该如何有食物果腹?”

    赵丹笑道:“可以轮作啊,轮作的话便能够让土地的肥力得到恢复……”

    赵丹说着,突然闭上了嘴巴,若有所思。

    其他人见状不由得均有些奇怪。

    过了片刻之后,赵丹回过神来,笑道:“方才突然想到某些事情,有些走神,还请老丈见谅。对了,还未请教老丈岁入如何,开支多少?”

    这老丈笑道:“还请先生不要见怪,某不过一小民,如何识得这些数算之法?这岁入总数可知,具体开支却是有些难算。”

    赵丹闻言不由哑然,但很快就笑道:“无妨,寡……吾可为老丈一算。”

    然后赵丹就开始算了。

    一百亩上田,亩产两石,那么一年的收成打成栗米就是两百石粮食,除掉十分之一的税二十石,那么就还剩一百八十石粮食。

    由于赵国规定成年男子必须单独自立门户,所以通常来说一家子的人口数量不会超过五人。

    以五人来算的话,一人每月的口粮是一石半,五个人一年就是九十石口粮,那么就还剩下九十石的粮食。

    算到这里,赵丹忍不住有些惊讶的对着这名老者说道:“老丈,如此一来的话,汝的生活似乎颇为富足啊。”

    老者呆了一下,苦笑道:“先生误会了,这九十石不过乃是扣去口粮之后的剩余。某还要将粮食卖出置换农具,逢年过节时亦要为家人添置衣物,加上还需上交赋税与国家,丧事喜事也需用钱。这一年下来能够有十石二十石粮食剩余便是丰年,若是有个天灾人祸,饿肚子亦是常见啊。”

    赵丹的脸色渐渐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无论是从气色还是农田上奔跑的小孩,乃至是这位老者手中还算颇为崭新的农具来看,这老者其实已经是过得比较不错的那些农民,放在后世40、50年代可能都算得上富农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富农之家,日子都过得并不宽裕,那么赵国之中的中农和下农甚至是贫农们,日子又过得是如何凄惨?

    赵丹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国君似乎有点不合格啊。

    自从穿越以来,赵丹的目光一直都放在了和秦国的争霸方面,各项改革措施也主要是围绕着军队建设展开,却在无意间忽略了农民这个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群体。

    老农看着赵丹的神情,似乎猜到了赵丹心中的想法,笑道:“先生可是以为某家生活难过?”

    赵恒忍不住插嘴道:“难道老丈以为这生活尚可?”

    “当然!”老农笑道:“自老汉出生以来,赵国便是年年一小战,三年一大仗,若是赢了还好,被魏国人和秦国人打进来时,连一点收成都不会有,而且说不得还要死人哩!如今咱赵国对外连战连捷,老汉两个儿子也在军中立了功,前阵子才来信说在河东郡分了田,将家人都带去了河东哩。这赵国的强大啊,便是咱农人的福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