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集北方新领地
明军一旦突破了蜂腰部防线,接下来就没什么悬念了。从这里到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00公里,到科尔萨科夫只有140公里。南萨哈林斯克是库页岛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苏联红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可称得上是陆军的军事中心。而南边40公里外的科尔萨科夫是个军港,称得上是海军的军事中心。
一个人民卫队装甲师一旦在防线上冲开个口子,立刻快速向南挺进。后面跟进的陆军轻装甲师一面跟进,一面不停的向两边扩大缺口。只半天功夫,蜂腰部25公里宽的防线就全线崩溃。
明军统帅部深这时候知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命令库页岛军团不顾一切地向南快速挺进,一定要在48小时之内占领科尔萨科夫港。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苏军的问题了,而是日军的威胁。明军统帅部估计,日本应该不能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登陆库页岛的决定。即使做的出决定,日军也不可能在48小时内做好准备。而一旦明军占领了科尔萨科夫港,那么日军就很难大规模登上库页岛了。
科尔萨科夫港距离库页岛的最南端还有130公里,而这段距离是没有什么城市,也没什么港口的,明军不会再遇到什么抵抗,可以轻松地走完这最后的130公里。就算日军不用港口登陆,而直接在南方的某处海岸登陆,那么运兵船就不能直接靠岸,这就是一场大型的两栖作战计划,涉及到很多登陆艇、专用装备、还有方方面面的复杂筹备。那么日军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准备好的。等他们准备好,明军早就占领库页岛全境了。
过了蜂腰部,岛的两侧靠近海岸的地方,就有了比较完善的公路,而且离南萨哈林斯克和科尔萨科夫越近,路况越好。明军装甲师就利用这两条公路向南快速挺进,速度提高了几倍。从蜂腰部往南这一路,再没遇到苏军有组织的抵抗。而海上的日军舰队仍在不断炮击,试图阻挡明军的攻势。但是明军进攻得太快了,日军在海上又无法观测坐标,甚至都不清楚战线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哪里是明军,哪里是苏军。
1月19日上午,突破防线仅仅不到30个小时后,明军先头部队就抵达了南萨哈林斯克。这时候苏军的主力要么已经被歼灭在防线附近了,要么已经被打散、远远的落到身后了。现在苏军在南萨哈林斯克已经没什么力量了,仅仅有师部直属部队大约两个营的兵力,在做最后的象征性抵抗。明军留下了一个轻装甲师占领城市、肃清抵抗,剩下的三个师兵分两路,两个师挥师向正南,直扑科尔萨科夫军港,一个师挥师西南,向库页岛的最南端——克里隆角推进。
19日黄昏,明军占领了科尔萨科夫军港。但是军港内空空如也,一艘军舰也没有了。只有几座油库和弹药库在熊熊燃烧,黑烟几乎遮住天空。港口的设施也被炸得七零八落,军舰锚地中,几条破烂沉船的桅杆歪斜着露出水面。显然,苏联红海军舰队撤退的时候,把港口破坏了个一干二净,让明军短时间内别打算用这个军港了。
科尔萨科夫并不是一个城市,而就是一个单独的军港。除了港区,周围也就散落着一些居民区,环境并不像南萨哈林斯克那样复杂。明军快速地搜索了一遍军港,发现不但舰队司令机关都撤走了,而且连大部分战斗部队——也就是军舰官兵都跟着舰队撤走了。甚至连司令部机关领导的家属,也随舰队撤走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港口后勤部队、码头工人,还有中下层军官的家属。
这些人倒没怎么抵抗,大部分人都顺顺当当投降了。但还有少数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试图和明军做最后的周旋,躲在暗处打冷枪,或者藏着手榴弹冲过去同归于尽……这些零星的抵抗,也很快就被肃清了。
明军占领军港后,对俘虏、家属和平民宣读了几项相关的日内瓦和海牙国际公约,告诉他们这些国际公约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苏联是如何签署加入的。明军告诉他们,国际公约规定交战军队不得伤害俘虏,不得伤害平民,因为他们都属于“非作战人员”。但是这一定是有前提的,就是“非作战”。如果俘虏们试图逃跑、试图反抗,或者平民们拿起武器参加抵抗,那就不再被视为“非作战人员”了。占领军有权利把他们送军事法庭审判,然后处死。
也就是说,这些国际公约是双向的,不但占领军要遵守,占领区平民和俘虏也要遵守。
但是明军发现,这些苏联军民普遍都没有“国际公约”之类的概念。一说起“国际”、“外国”、“海外”这些词,苏联人总是把它们和“反动”、“邪恶”、“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什么国际公约,无非就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纠结在一起,合伙遏制和包围苏联的阴谋罢了……总之,一切都是外国的错,苏联不可能有错的。就算全世界都“遏制”苏联,那也一定是全世界的错。
当明军告诉他们这些国际公约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内容,特别是告诉他们苏联也是签约成员国后,这些苏联军民都很错愕,似乎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怎么会和万恶的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呢?
但是明军已经很有经验了,知道这种铁闷罐一旦被打破,大量外界信息涌入,这些闷罐子里的人的思想很快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军仅仅用了36个小时就完成了占领科尔萨科夫港的任务。现在,日军已经完全不可能在库页岛登陆了。10个小时后,明军另一路攻势的先头部队抵达了克里隆角,库页岛的最南端。
三天后,1月22日,南萨哈林斯克城市中的抵抗被彻底扫平了。苏军库页岛部队司令饮弹自杀,其余官兵投降。至此,明军完全占领了库页岛。或者说,收复了被俄国占据了77年的中国库页岛。
明军士兵在攻进苏军司令部、看到苏军司令员的尸体的时候,开始很是不理解。库页岛的苏军又不是没有机会撤退。科尔萨科夫有苏军舰队,还有很多船只,他们完全可以从海路跟随舰队撤离的。
但是后来审问苏军战俘,明军才渐渐弄清了苏军高层指挥官的思路。苏军司令不是不想撤退,而是不敢撤退。斯大林命令红军“以高度的进攻精神消灭侵略军”,虽然这是个很不现实的命令,但没人敢纠正斯大林。实际情况不是苏军能不能消灭明军,而是苏军如何才能自保。这道命令对于前线苏军高层指挥员来说,无异于判了死刑。他们无论是撤退还是被俘,都将被打上各种政治罪名,家人也会倒霉。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牺牲”。不但能保全自己的政治清白,还能保全家人,让他们成为光荣的烈士遗孤,在今后险恶的国内环境中有了自保的资本。
随着库页岛和鞑靼海峡被明军控制,日本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局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日本海的北边两个出口,已经不完全在日军手中了。鞑靼海峡这个出口完全控制在明军手里,宗谷海峡这个出口现在是明军和日军共有了。谁也不敢大模大样地从这里进出了。
而且,宗谷海峡最窄处只有42公里,对面就是北海道。也就是说。现在明军部队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距离,只有42公里了。纵然这里制海权在日本手里,纵然明军登陆北海道还比较困难,但是明军就算不登陆、仅仅是放一些部队在这里,仅仅是修几个机场,就能让日本感到巨大的威胁。日军海军不得不从其他战场抽调很大一部分力量来防守宗谷海峡,防止明军登陆日本本土。那么其他战场的日本舰队就被削弱了。
除了巨大的牵制力量,库页岛还能提供一系列的海军基地。除了正式的军港科尔萨科夫之外,明军可以在库页岛沿岸、或者鞑靼海峡内寻找合适的地方,修筑一系列的潜艇基地。潜艇基地不像大型水面舰队基地,潜艇吃水很浅,艇身也很矮,对条件的要求不高。在沿岸峭壁开出几个洞库,或者在平缓的海滩上建造几个水泥洞库,再在岸上配备一系列的后勤设施,就可以作为最基本的潜艇基地。
一旦在这里建立了几个的潜艇基地,那么今后明军潜艇就不需要从遥远的南方千里迢迢、绕过整个日本列岛才能攻击日本的北方航线了。今后明军潜艇从西北太平洋出击,将会像抬脚出家门口一样方便。这样就不需要太多的千吨以上的大型远洋潜艇了。用大量廉价的几百吨中型潜艇,就可以覆盖整个日本列岛海域了。
从地缘战略上看,今后大明可以像钳子一样,从南北两端夹住日本,把日本夹得牢牢的。
明军一旦突破了蜂腰部防线,接下来就没什么悬念了。从这里到南萨哈林斯克只有100公里,到科尔萨科夫只有140公里。南萨哈林斯克是库页岛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苏联红军的司令部所在地,可称得上是陆军的军事中心。而南边40公里外的科尔萨科夫是个军港,称得上是海军的军事中心。
一个人民卫队装甲师一旦在防线上冲开个口子,立刻快速向南挺进。后面跟进的陆军轻装甲师一面跟进,一面不停的向两边扩大缺口。只半天功夫,蜂腰部25公里宽的防线就全线崩溃。
明军统帅部深这时候知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命令库页岛军团不顾一切地向南快速挺进,一定要在48小时之内占领科尔萨科夫港。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苏军的问题了,而是日军的威胁。明军统帅部估计,日本应该不能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登陆库页岛的决定。即使做的出决定,日军也不可能在48小时内做好准备。而一旦明军占领了科尔萨科夫港,那么日军就很难大规模登上库页岛了。
科尔萨科夫港距离库页岛的最南端还有130公里,而这段距离是没有什么城市,也没什么港口的,明军不会再遇到什么抵抗,可以轻松地走完这最后的130公里。就算日军不用港口登陆,而直接在南方的某处海岸登陆,那么运兵船就不能直接靠岸,这就是一场大型的两栖作战计划,涉及到很多登陆艇、专用装备、还有方方面面的复杂筹备。那么日军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准备好的。等他们准备好,明军早就占领库页岛全境了。
过了蜂腰部,岛的两侧靠近海岸的地方,就有了比较完善的公路,而且离南萨哈林斯克和科尔萨科夫越近,路况越好。明军装甲师就利用这两条公路向南快速挺进,速度提高了几倍。从蜂腰部往南这一路,再没遇到苏军有组织的抵抗。而海上的日军舰队仍在不断炮击,试图阻挡明军的攻势。但是明军进攻得太快了,日军在海上又无法观测坐标,甚至都不清楚战线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哪里是明军,哪里是苏军。
1月19日上午,突破防线仅仅不到30个小时后,明军先头部队就抵达了南萨哈林斯克。这时候苏军的主力要么已经被歼灭在防线附近了,要么已经被打散、远远的落到身后了。现在苏军在南萨哈林斯克已经没什么力量了,仅仅有师部直属部队大约两个营的兵力,在做最后的象征性抵抗。明军留下了一个轻装甲师占领城市、肃清抵抗,剩下的三个师兵分两路,两个师挥师向正南,直扑科尔萨科夫军港,一个师挥师西南,向库页岛的最南端——克里隆角推进。
19日黄昏,明军占领了科尔萨科夫军港。但是军港内空空如也,一艘军舰也没有了。只有几座油库和弹药库在熊熊燃烧,黑烟几乎遮住天空。港口的设施也被炸得七零八落,军舰锚地中,几条破烂沉船的桅杆歪斜着露出水面。显然,苏联红海军舰队撤退的时候,把港口破坏了个一干二净,让明军短时间内别打算用这个军港了。
科尔萨科夫并不是一个城市,而就是一个单独的军港。除了港区,周围也就散落着一些居民区,环境并不像南萨哈林斯克那样复杂。明军快速地搜索了一遍军港,发现不但舰队司令机关都撤走了,而且连大部分战斗部队——也就是军舰官兵都跟着舰队撤走了。甚至连司令部机关领导的家属,也随舰队撤走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港口后勤部队、码头工人,还有中下层军官的家属。
这些人倒没怎么抵抗,大部分人都顺顺当当投降了。但还有少数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试图和明军做最后的周旋,躲在暗处打冷枪,或者藏着手榴弹冲过去同归于尽……这些零星的抵抗,也很快就被肃清了。
明军占领军港后,对俘虏、家属和平民宣读了几项相关的日内瓦和海牙国际公约,告诉他们这些国际公约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苏联是如何签署加入的。明军告诉他们,国际公约规定交战军队不得伤害俘虏,不得伤害平民,因为他们都属于“非作战人员”。但是这一定是有前提的,就是“非作战”。如果俘虏们试图逃跑、试图反抗,或者平民们拿起武器参加抵抗,那就不再被视为“非作战人员”了。占领军有权利把他们送军事法庭审判,然后处死。
也就是说,这些国际公约是双向的,不但占领军要遵守,占领区平民和俘虏也要遵守。
但是明军发现,这些苏联军民普遍都没有“国际公约”之类的概念。一说起“国际”、“外国”、“海外”这些词,苏联人总是把它们和“反动”、“邪恶”、“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什么国际公约,无非就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纠结在一起,合伙遏制和包围苏联的阴谋罢了……总之,一切都是外国的错,苏联不可能有错的。就算全世界都“遏制”苏联,那也一定是全世界的错。
当明军告诉他们这些国际公约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内容,特别是告诉他们苏联也是签约成员国后,这些苏联军民都很错愕,似乎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怎么会和万恶的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呢?
但是明军已经很有经验了,知道这种铁闷罐一旦被打破,大量外界信息涌入,这些闷罐子里的人的思想很快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军仅仅用了36个小时就完成了占领科尔萨科夫港的任务。现在,日军已经完全不可能在库页岛登陆了。10个小时后,明军另一路攻势的先头部队抵达了克里隆角,库页岛的最南端。
三天后,1月22日,南萨哈林斯克城市中的抵抗被彻底扫平了。苏军库页岛部队司令饮弹自杀,其余官兵投降。至此,明军完全占领了库页岛。或者说,收复了被俄国占据了77年的中国库页岛。
明军士兵在攻进苏军司令部、看到苏军司令员的尸体的时候,开始很是不理解。库页岛的苏军又不是没有机会撤退。科尔萨科夫有苏军舰队,还有很多船只,他们完全可以从海路跟随舰队撤离的。
但是后来审问苏军战俘,明军才渐渐弄清了苏军高层指挥官的思路。苏军司令不是不想撤退,而是不敢撤退。斯大林命令红军“以高度的进攻精神消灭侵略军”,虽然这是个很不现实的命令,但没人敢纠正斯大林。实际情况不是苏军能不能消灭明军,而是苏军如何才能自保。这道命令对于前线苏军高层指挥员来说,无异于判了死刑。他们无论是撤退还是被俘,都将被打上各种政治罪名,家人也会倒霉。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归宿就是“牺牲”。不但能保全自己的政治清白,还能保全家人,让他们成为光荣的烈士遗孤,在今后险恶的国内环境中有了自保的资本。
随着库页岛和鞑靼海峡被明军控制,日本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局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日本海的北边两个出口,已经不完全在日军手中了。鞑靼海峡这个出口完全控制在明军手里,宗谷海峡这个出口现在是明军和日军共有了。谁也不敢大模大样地从这里进出了。
而且,宗谷海峡最窄处只有42公里,对面就是北海道。也就是说。现在明军部队距离日本本土最近的距离,只有42公里了。纵然这里制海权在日本手里,纵然明军登陆北海道还比较困难,但是明军就算不登陆、仅仅是放一些部队在这里,仅仅是修几个机场,就能让日本感到巨大的威胁。日军海军不得不从其他战场抽调很大一部分力量来防守宗谷海峡,防止明军登陆日本本土。那么其他战场的日本舰队就被削弱了。
除了巨大的牵制力量,库页岛还能提供一系列的海军基地。除了正式的军港科尔萨科夫之外,明军可以在库页岛沿岸、或者鞑靼海峡内寻找合适的地方,修筑一系列的潜艇基地。潜艇基地不像大型水面舰队基地,潜艇吃水很浅,艇身也很矮,对条件的要求不高。在沿岸峭壁开出几个洞库,或者在平缓的海滩上建造几个水泥洞库,再在岸上配备一系列的后勤设施,就可以作为最基本的潜艇基地。
一旦在这里建立了几个的潜艇基地,那么今后明军潜艇就不需要从遥远的南方千里迢迢、绕过整个日本列岛才能攻击日本的北方航线了。今后明军潜艇从西北太平洋出击,将会像抬脚出家门口一样方便。这样就不需要太多的千吨以上的大型远洋潜艇了。用大量廉价的几百吨中型潜艇,就可以覆盖整个日本列岛海域了。
从地缘战略上看,今后大明可以像钳子一样,从南北两端夹住日本,把日本夹得牢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