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赵俊臣向德庆皇帝提出了自己打算把商税整改计划推广到西北各省的想法。
对于赵俊臣的这项提议,德庆皇帝与朝廷各派系皆是没有任何异议,毕竟赵俊臣的商税整改计划在东南数省的成绩确实是极为耀眼,朝廷财政状况的改善对于所有人都有好处。
事实上,今年若不是因为陕甘与河套的连续几场大战,朝廷说不定会过一个宽裕年。
然后,赵俊臣又提议让左兰山外放到山西境内、担任巡抚之位,这件事情也很快就通过了。
随着赵俊臣的重返朝堂,“赵党”有了主心骨与领头羊,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已是不可能通过弹劾手段让左兰山倒台了,相较而言让左兰山离开内阁外放地方也算是一种收获了。
更何况,左兰山这一次赴任山西巡抚,还肩负着主持西北各省商税整改的重任,各位权臣就更不会刻意阻碍了。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诸般事情之后,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已经形成了默契与共识——在朝廷财政状况发生彻底改善之前,相关方面的事情今后就彻底交给赵俊臣了,也任由赵俊臣折腾,只要是不妨碍各方面的利益就行。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也同样没有追究赵俊臣昨天在户部衙门的大肆整顿、排除异己,反倒是认可了赵俊臣的意见,认为洪正朔与马森二人已经不适合在户部衙门任职,开始商议两位户部侍郎的新人选了。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商讨与争论之后,各位官员的调动终于是尘埃落定。
马森被外放到了南直隶,担任南京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洪正朔也被外放成为了陕西按察使,第二天就要前往陕西境内赴任,接替现任的陕西按察使周勃。
显然,因为“筹粮三策”的事情,这两个倒霉蛋得罪了京城百官,这一次离开京城中枢、赴任地方衙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然后,在赵俊臣的运作之下,前任吏部右侍郎刘长安顺利恢复了官位,但不再是留任吏部,而是调任到了户部、替代洪正朔成为了吏部左侍郎。
这一系列的官员调动,说明了许多事情。
首先,就像是赵俊臣的预料一般,“赵党”的权势扩张确实是要进入瓶颈期了。
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把朝廷财政大权彻底交给赵俊臣的同时,也会竭尽全力的打压赵俊臣在其它方面的权势扩张,所以他们才会把“赵党”的刘长安调离吏部、前往户部任职,这一方面是增强了赵俊臣对于户部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赵俊臣在吏部的影响力。
不过,这也是赵俊臣乐意看到的事情,吏部一向是周尚景的大本营,刘长安担任吏部侍郎期间也是毫无建树,新任的户部尚书李成儒暂时还不能完全信任,把刘长安调任到户部担任左侍郎之位,也可以防止李成儒今后会出现脱离控制的情况。
可以预计的是,户部右侍郎的新人选,最终也会由赵俊臣在陕甘境内的某位亲信担任,同样是为了削弱赵俊臣在陕甘境内的影响力。
其次,则是德庆皇帝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整顿陕甘官场了,还不等河套战事结束,就把洪正朔任命成为陕西按察使,这正是德庆皇帝下一步想要整顿陕甘官场的一个铺垫。
更让赵俊臣心生警惕的是,洪正朔赴任陕西按察使的同时,还会带去德庆皇帝的最新圣旨,传令陕甘境内的几位主要功臣——包括陕西巡抚章晟德、西安知府吴启凡、按察使周勃、学政郑家栋等人——在河套战事结束之后尽快赶来京城中枢,听候朝廷下一步的嘉奖与封赏。
这显然是德庆皇帝想要一举拔除赵俊臣在陕甘境内所经营的势力与人脉。
对于德庆皇帝的这般手段,赵俊臣并没有合适理由表态反对,这件事情的敏感性也不适合他出面反对,所以就只好是听之任之。
不过,赵俊臣也不是特别担心德庆皇帝的这般手段,因为他的威望与人脉已是深深植入了陕甘三边的各个阶层,包括官府、军队、商贾、士子、百姓等等阶层皆有布置,并不是德庆皇帝调换一些上层官员就可以拔除的。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赵俊臣向德庆皇帝提出了自己打算把商税整改计划推广到西北各省的想法。
对于赵俊臣的这项提议,德庆皇帝与朝廷各派系皆是没有任何异议,毕竟赵俊臣的商税整改计划在东南数省的成绩确实是极为耀眼,朝廷财政状况的改善对于所有人都有好处。
事实上,今年若不是因为陕甘与河套的连续几场大战,朝廷说不定会过一个宽裕年。
然后,赵俊臣又提议让左兰山外放到山西境内、担任巡抚之位,这件事情也很快就通过了。
随着赵俊臣的重返朝堂,“赵党”有了主心骨与领头羊,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已是不可能通过弹劾手段让左兰山倒台了,相较而言让左兰山离开内阁外放地方也算是一种收获了。
更何况,左兰山这一次赴任山西巡抚,还肩负着主持西北各省商税整改的重任,各位权臣就更不会刻意阻碍了。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诸般事情之后,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已经形成了默契与共识——在朝廷财政状况发生彻底改善之前,相关方面的事情今后就彻底交给赵俊臣了,也任由赵俊臣折腾,只要是不妨碍各方面的利益就行。
也正是出于这般考虑,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也同样没有追究赵俊臣昨天在户部衙门的大肆整顿、排除异己,反倒是认可了赵俊臣的意见,认为洪正朔与马森二人已经不适合在户部衙门任职,开始商议两位户部侍郎的新人选了。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商讨与争论之后,各位官员的调动终于是尘埃落定。
马森被外放到了南直隶,担任南京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洪正朔也被外放成为了陕西按察使,第二天就要前往陕西境内赴任,接替现任的陕西按察使周勃。
显然,因为“筹粮三策”的事情,这两个倒霉蛋得罪了京城百官,这一次离开京城中枢、赴任地方衙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再然后,在赵俊臣的运作之下,前任吏部右侍郎刘长安顺利恢复了官位,但不再是留任吏部,而是调任到了户部、替代洪正朔成为了吏部左侍郎。
这一系列的官员调动,说明了许多事情。
首先,就像是赵俊臣的预料一般,“赵党”的权势扩张确实是要进入瓶颈期了。
德庆皇帝与各位权臣把朝廷财政大权彻底交给赵俊臣的同时,也会竭尽全力的打压赵俊臣在其它方面的权势扩张,所以他们才会把“赵党”的刘长安调离吏部、前往户部任职,这一方面是增强了赵俊臣对于户部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赵俊臣在吏部的影响力。
不过,这也是赵俊臣乐意看到的事情,吏部一向是周尚景的大本营,刘长安担任吏部侍郎期间也是毫无建树,新任的户部尚书李成儒暂时还不能完全信任,把刘长安调任到户部担任左侍郎之位,也可以防止李成儒今后会出现脱离控制的情况。
可以预计的是,户部右侍郎的新人选,最终也会由赵俊臣在陕甘境内的某位亲信担任,同样是为了削弱赵俊臣在陕甘境内的影响力。
其次,则是德庆皇帝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整顿陕甘官场了,还不等河套战事结束,就把洪正朔任命成为陕西按察使,这正是德庆皇帝下一步想要整顿陕甘官场的一个铺垫。
更让赵俊臣心生警惕的是,洪正朔赴任陕西按察使的同时,还会带去德庆皇帝的最新圣旨,传令陕甘境内的几位主要功臣——包括陕西巡抚章晟德、西安知府吴启凡、按察使周勃、学政郑家栋等人——在河套战事结束之后尽快赶来京城中枢,听候朝廷下一步的嘉奖与封赏。
这显然是德庆皇帝想要一举拔除赵俊臣在陕甘境内所经营的势力与人脉。
对于德庆皇帝的这般手段,赵俊臣并没有合适理由表态反对,这件事情的敏感性也不适合他出面反对,所以就只好是听之任之。
不过,赵俊臣也不是特别担心德庆皇帝的这般手段,因为他的威望与人脉已是深深植入了陕甘三边的各个阶层,包括官府、军队、商贾、士子、百姓等等阶层皆有布置,并不是德庆皇帝调换一些上层官员就可以拔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