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可真是心大,伯爷您不过去,她竟一点儿也不觉得难过,不像妾身,恨不得一刻都不离开伯爷才好,”张老姨娘一把年纪,都是做了祖母的人了,说起这种小话来,尚用小妇人的娇媚之态,而且也不避讳身边还坐着孙女陶锦珊。

    而陶锦珊竟也习惯了张老姨娘如此作态,并无半点不适,低垂着眉眼吃手边晚食。

    她自认自己是嫡女,即便父亲是庶出,可祖母张老姨娘有祖父的宠爱,祖父吃住都与自家祖母在一处,老夫人邵氏就算有正室位置又如何,这可是祖父的伯府,因此自小,她便被张老姨娘教导着称呼她为祖母,而尊称邵氏为老夫人。

    即便父亲陶同正纠正过她多次,可她从小被养在张老姨娘身边,在张老姨娘干预下一直没改过口。尤其是前年陶同正被外放到了地方上后,一来张老姨娘想留她在身边,二来她自己也不愿去小地方吃苦,便没有跟着父母去任上,而是留在府中张老姨娘身边生活,越发听从张老姨娘的话。

    只是她们二人不觉得什么,老太爷到底还有几分羞耻心,觉得当着小辈的面,张老姨娘此举有些不当,虽然他就稀罕她这个调调。尤其是邵氏这些年对他越发冷淡,他心中便更偏爱温柔小意,服侍他极其用心的张老姨娘。

    咳了一声,老太爷佯装正色,“婉容,你可想好了,真要同正回京?我知道你想念儿子,可留在地方上再连任两年,对他仕途才是最好。”

    婉容,听起来是个极其雅致的名字,可这却不是张老姨娘本名,是她上位成功后,为了学着别人红袖添香,磨着老太爷给她改的名儿。她原名却是唤作张四丫,本是被家里卖身为奴,后进了伯府成为邵氏的打帘丫头。

    “爷,妾身实在是太想念正儿,他这一去就是三年之多,您再不叫他回京,妾身便要受不住这思念之情了,”张老姨娘委委屈屈地抽噎了下,用帕子沾了下眼角,“而且,诚哥儿都快一岁了,咱还未见过这孩子,再有锦珊也许久未见她父母兄弟了,伯爷就让正儿回京吧。”

    陶锦珊也忙看向老太爷,“祖父,上次父亲来信,说弟弟会叫祖父了,我也想父亲母亲了。”

    祖父虽说父亲再连任做出好政绩,回京才好发展,可她却觉得祖母说的才对,父亲在那穷山恶水的乡下能有什么前程,自然还得回京才能有更大的出路,不然怎么大家都挤破头进京做官。

    本就被张老姨娘磨得快答应下来的老太爷,又被这两人动之以情的磨了一番,最终决定找关系将陶同正调回京来。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当初他以为二儿子能在地方上做出一番政绩来,可现在他却勉强考绩合格,若是再连任三载,也许会有起色,但也许还是绩效平平。

    因他心爱张老姨娘,便对她所出的二儿子也偏爱了几分,才为他费心谋虑了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官。

    可现在,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到底对老二期望过高了。甚至,他隐隐感觉,若是当初去地方上任职的是老三,都会比老二做的出色,可惜老三一心在国子监,并不想走六部高升的路子。

    至于老大陶光启,老太爷一直都觉得他心气有余,能力上却也不太足够,尤其他作为伯府世子,已经得了伯府爵位,他的人脉更应该用在老二老三两个儿子在官场上的发展。

    见他答应下来,张老姨娘和陶锦珊对望一眼,喜形于色。

    两人已经期待起来,陶同正回京后,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夜色掩盖下,伯府表面平静,内里却风云浮动。

    而相隔数坊之外的皇城中兴庆宫主殿。

    从阴暗处冒出一个人影,跪在地上,声音嘶哑请罪,“都是属下看护不周,请主子责罚。”

    祁晔摆摆手,示意他起身,“无碍,左右不是对本王安全有影响。”

    这是皇帝兄长从小就放在他身边保护安全的影卫之一,且今日白日里桃花林中人多,他才叫人离得远些。

    以前,也有过胆大的小姑娘朝自己故意撞过来,他都及时避开或被身边侍卫拦住,可今日那小姑娘动作太过快速剧烈,自己未加防备才叫她得逞了。

    只是,想到那小姑娘矮敦敦的个头,他就怀疑起她真的是冲自己投怀送抱,尤其他没看错,她牙都没换完,豁牙还没长好吧?

    可再想想她清楚地冲自己叫晔哥哥,跟以往又想拉近自己关系的某几位闺女一样的叫法,又觉得也许她就是跟她们一样。

    不过,左右自己态度摆明了,看那小姑娘今日模样,想必不会再靠上来了,除非她脸皮厚重不知羞耻,如以往的某高官的女儿一般一次次献媚自己,后连累她父辈朝堂被呵斥,丢尽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