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熙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一直说顺口了,但也想不到高怀瑜是在试探什么,点点头便糊弄过去:“是啊。他毕竟是朕兄长,朕再与他不和,也该给个体面。这个平字朕觉得最适合他,不过现在……朕想考虑考虑别的谥号。”

    当年礼部给元烈拟的可都不是什么好谥,他最后自己定了个“平”,很给面子了。

    治而无眚曰平,元烈能有个“无过”的评价,元熙觉得自己非常宽容。当然,非要用这个字,也是因为元熙有点小心眼。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平平无奇也是平。元烈就是哪里都比不上他。

    反正一个平字那么多含义,随便别人怎么解读。觉得是元熙嘲讽元烈资质平庸当那么多年世子也就是个“无过”,那正合元熙心意。如果觉得是在夸元烈执事有制布纲治纪,那也没关系,不正说明元熙很宽仁,对仇敌都能不吝赞美。

    他就算是在暗暗报复嘲讽,别人一看那个“执事有制布纲治纪”也没法指责他心胸狭隘不是。

    但是……他现在很后悔给别人解读的余地。

    什么他爱慕元烈,就算亲手杀了元烈也不允许别人对他置喙,否决了礼部拟的所有恶谥,亲自给元烈一个“平”字……

    啊呸!想想都起鸡皮疙瘩!

    要不还是从礼部给的谥号里选一个吧!

    元熙想着,握住高怀瑜的那只手越来越紧。

    “陛下?”高怀瑜有些不解。

    “没事。”元熙紧紧抱住人。

    唉,他和怀瑜绝美君臣情……怎么就没人有这种好眼光呢!

    ……

    元鸿听了高怀瑜一席话,气冲冲就往福安宫跑,真就找爷爷告状去了。

    元裕对元熙的感情很矛盾。

    当初元烈和元熙争得厉害时,元裕对元熙失望至极,其实根本不是厌恨元熙,而是恐惧。一个庸懦的高位者,最怕有个太能干的儿子。

    元裕当年能挟天子令诸侯,完全就是因为他的出身。皇室衰微并非一时,早在元裕父亲那一代,梁国皇室就已经不行了,老魏国公已经把路铺得差不多,元裕承袭魏国公爵位后,只需要找个时机受禅。

    然而梁国很快内部生乱,碎了一块又一块。有没有元熙在,元裕都能篡位称帝,不过是篡一个只剩巴掌大的梁国,还是篡一个占据中原北境一半土地的梁国的区别。元裕想做皇帝,当然不会想做一个小国的皇帝,梁国要是就剩两三个州了,那跟山大王有什么区别?

    元裕有些小气,他只爱用亲戚和那群旧勋贵,这群人全是跟他一样,受祖荫而富贵,并非是有什么大才能。而他就是其中领头的,当然一切只看这一群勋贵的利益。

    他一定要让所有的功勋都在自己人手里,而元熙是他的儿子,又很能打,最合他心意。元熙帮他把梁国失地尽数收回,他便愈发疼爱这个小儿子,军权逐渐就交给了元熙。自己儿子,哪儿能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到了后来元熙功劳越来越大,他的心态自然就变了。

    与元裕只爱用“自己人”不同,元熙在外经营多年,麾下聚集了一大批出身寒微的寒门子弟,武将更是大多曾为草莽。元裕最不喜这些低微之人,即便元熙竭力为他们请功,元裕也是多有打压。毕竟来分肉吃的旧勋贵已经够多了,怎么还能再让元熙拉一堆低微之人来分一杯羹?

    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从来都不是元裕偏心大哥,而是元熙身后站了太多新的功勋武将。因而元裕厌恶元熙,有时候甚至想让元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