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赞同的说道:“赵云兵马既少於我,临我坚城,却又分兵,此兵家大忌!都尉欲趁机而灭此敌,此高策也!”

    反对的说道:“我有坚城可倚,何必尽起军马,与赵云野战?胜之固喜,可如若败了?城池难保。”

    张闿说道:“就算一时不利,我军也可退回城中,有何‘城池难保’之忧?”

    淮陵、徐县两地之陷,正如许仲所言,半是荀军将士之功,半是阙宣内应之力,下相远在下邳郡北,阙宣的影响力达不到这里,——便是阙宣的影响力达到这里,布置的有内应,张闿在得知淮陵、徐县失陷后,也早已对城中进行了戒严,不但把守卫重要区域的兵士都换成了丹阳兵,由自己的亲信防御,而且把城中的豪强大姓都给严密地监视了起来,所以他完全没有会不会在他主力出城后、城中出现内乱的担忧。

    既无内忧,那么就算是主力出城,城池也不会因此而丢。

    因此,诸军官再细细思量,觉得张闿这话说得也是,反正城池在他们的手中,那么即使野战不利,完全也是可以退回城中,再倚城而守的。

    现在就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值不值得这么做。

    就像反对者说的:他们有坚城可以倚靠,赵云去打渡口,他们派兵去援救渡口便是,又何必一定要尽出主力,与赵云野战?

    张闿说道:“荀军入境至今,连胜,已取下邳半郡之地,现我军急需一胜,以提振士气。今赵云犯昏,给了我等这个机会,我等岂可不将之抓住?这一仗打胜,诸君名声必将大显,方伯的恩赐也必将丰厚!吾闻之,‘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诸君,还有何疑虑?”

    张闿与陶谦是乡里人,本地方轻侠,有些勇名,故而为陶谦所用。今他虽已居任比二千石的都尉之职,可身上的轻侠气却还保存十足。轻侠和大部分的士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便是“好名”,眼见当前有了一个扬名的好机会,并可因此而得到大量的赏赐,张闿怎能按捺得住?

    军官们听了他这话,大多亦怦然心动,遂俱道:“便如都尉言!”请张闿下令。

    张闿当下指派诸人,分派任务,却是从城中遣了千人出援泗水渡口。

    有军官不解,问道:“缘何不调城外人马,反从城中调兵?”

    张闿笑道:“此谓‘出其不意’。赵云屯营城东,逼近我军的城外兵营,我料之,这必是因他认为我会调城外兵援渡口,可我偏调城内兵往援,从城西出城,使他阻之不及!”

    赵云筑营之地距城外的守军兵营不是太远,而距城西却颇远,也就是说,如调城外兵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很快就能够将之截住,可如调城内兵从城西出援,赵云营中的余部就需要追赶一段路程,这样,就能给援军争取到一定的时间,使优势倾向张闿他们这边。

    诸人道:“都尉高见!”

    调了兵马出援渡口,张闿又传令给城外兵营:俟荀军营中的赵云余部出营之后,便截击之。

    传下这两道军令,张闿又点了几个军官,说道:“赵云营中尚有余部千人,只营外那八百人是难以胜之的,到时,汝等各带本部,亦出城截击赵云余部。我在城头亲观汝等战!”

    得令的诸军官应道:“诺!”

    分派停当,当即,奉命去援渡口的军官即出堂归营,调集人马,出城赶赴渡口。余下得令的军官也各自回营,部署调动,只等赵云营中的余部一动,他们就出城进击。

    ……

    赵云营中。

    得报张闿没有从城外营中调兵,而是调了城中守军的一部从城西门出城,去援助泗水渡口,赵云不觉笑了起来,说道:“张闿虽无谋,亦小黠也。不调城外兵,反调城内兵,这必是因知我定会截击他的援军,恐他的城外兵一出营就会受到我军的截击,所以而如此为之。”

    严猛问道:“他既没有调城外兵,我军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一仗,赵云定下的目标是:佯攻渡口,调城外守军出营,然后击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