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好,晋人王质的烂柯故事也罢。”
“当知时空并非是唯一的。”
“《桃花源记》当中的‘渔人’并未有姓名,而文章末尾却忽然出现了刘子骥这么一个人,他一生都在寻找桃花源,却未能找到,落了个病终的结局。”
“刘子骥何许人也?”
“《世说新语?栖逸十八》里,桓冲想要用重金聘请刘子骥,帮助自己抵御苻坚。刘子骥断然拒绝桓冲之邀,将其赠送的所有财物,全部分送给了沿路的穷苦之人,飘然而去。”
“刘子骥擅长老庄之学,是求道之人。”
“外界多认为陶渊明是高士,而陶渊明却认为只有刘子骥才配的上高士,而高士这一称呼,其实多指修行有成之人。”
“陶渊明与刘子骥有血缘关系,且两人又是好友。”
“陶渊明为何独独写一个‘寻病终’呢?”
“这桃花源记的故事,到底是陶渊明听普通渔夫讲的,亦或者说是渔夫告诉太守之后,事情传扬了开来被陶渊明所知?”
“还是说,是陶渊明的这篇文章写出来后,才广为人知,太守派人寻找?”
钜子很喜欢这种推理的过程,他轻松含笑的与姚广孝说着,姚广孝也逐渐了然,答道:“渔人就是刘子骥?”
“桃花源记的故事,是刘子骥跟陶渊明说的。”
“关于刘子骥还有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张玄担任侍中的时候,使至江陵,路经阳歧村,船只停靠之时,有一人手持一笼生鱼来拜访,那人说船上有厨具可以做鱼脍,张玄接待了此人,才知晓此人是刘子骥。”
“那鱼是钓的也好,渔网打捞的也罢。”
“确是刘子骥亲手得来的,以垂钓为闲趣,自称渔夫,倒也是这些高士古来皆有的兴致。”
“邵雍不也写了《渔樵问对》?”
“故而,刘子骥便是渔夫,他曾经进入过桃花源,但却没有上心,以为真的只是躲避战乱的一群人,可等到出来之后,刘子骥才恍然惊醒,那不是什么躲避战乱之地,那是……仙境。”
“因而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夫才会大惊。”
“至于为何款待……”
“自《桃花源记》之后,此类故事还有许多,其中最贴近刘子骥的,是唐朝贞观年间华阴云台观的刘法师。”
“此人辟谷二十年,仅在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十五都设素斋进食,也招待宾客。”
“却不想每每素斋进食的时候,都有一个人坐在末席,吃完便走,二十年来,此人相貌衣着都没有变过,所以引起了刘法师的注意。”
“两人谈过之后,知道那人叫张公弼,张公弼表示,他吃了二十年的素斋,所以邀请刘法师去他家作客一翻。”
“当知时空并非是唯一的。”
“《桃花源记》当中的‘渔人’并未有姓名,而文章末尾却忽然出现了刘子骥这么一个人,他一生都在寻找桃花源,却未能找到,落了个病终的结局。”
“刘子骥何许人也?”
“《世说新语?栖逸十八》里,桓冲想要用重金聘请刘子骥,帮助自己抵御苻坚。刘子骥断然拒绝桓冲之邀,将其赠送的所有财物,全部分送给了沿路的穷苦之人,飘然而去。”
“刘子骥擅长老庄之学,是求道之人。”
“外界多认为陶渊明是高士,而陶渊明却认为只有刘子骥才配的上高士,而高士这一称呼,其实多指修行有成之人。”
“陶渊明与刘子骥有血缘关系,且两人又是好友。”
“陶渊明为何独独写一个‘寻病终’呢?”
“这桃花源记的故事,到底是陶渊明听普通渔夫讲的,亦或者说是渔夫告诉太守之后,事情传扬了开来被陶渊明所知?”
“还是说,是陶渊明的这篇文章写出来后,才广为人知,太守派人寻找?”
钜子很喜欢这种推理的过程,他轻松含笑的与姚广孝说着,姚广孝也逐渐了然,答道:“渔人就是刘子骥?”
“桃花源记的故事,是刘子骥跟陶渊明说的。”
“关于刘子骥还有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张玄担任侍中的时候,使至江陵,路经阳歧村,船只停靠之时,有一人手持一笼生鱼来拜访,那人说船上有厨具可以做鱼脍,张玄接待了此人,才知晓此人是刘子骥。”
“那鱼是钓的也好,渔网打捞的也罢。”
“确是刘子骥亲手得来的,以垂钓为闲趣,自称渔夫,倒也是这些高士古来皆有的兴致。”
“邵雍不也写了《渔樵问对》?”
“故而,刘子骥便是渔夫,他曾经进入过桃花源,但却没有上心,以为真的只是躲避战乱的一群人,可等到出来之后,刘子骥才恍然惊醒,那不是什么躲避战乱之地,那是……仙境。”
“因而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夫才会大惊。”
“至于为何款待……”
“自《桃花源记》之后,此类故事还有许多,其中最贴近刘子骥的,是唐朝贞观年间华阴云台观的刘法师。”
“此人辟谷二十年,仅在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十五都设素斋进食,也招待宾客。”
“却不想每每素斋进食的时候,都有一个人坐在末席,吃完便走,二十年来,此人相貌衣着都没有变过,所以引起了刘法师的注意。”
“两人谈过之后,知道那人叫张公弼,张公弼表示,他吃了二十年的素斋,所以邀请刘法师去他家作客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