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拍岸,水浸河堤,要不是临时垒起来的沙袋墙使得河堤“增高”,河水就要越过河堤,将堤后济州地界化为泽国,守在堤上无数个日夜的人们,看着堤外河水,一个个面色凝重。

    河堤上垒起的沙袋墙又称“子堤”,实际上无法把水都挡住,但有了这道沙袋墙就可以防浪,尤其当洪水水位逼近河堤顶部时,波浪会不断拍打河堤,大量河水会漫过河堤,即为“漫堤/坝”。

    由土石所筑的河堤最怕漫堤/坝,所以水位过高时必须在河堤顶部垒起沙袋墙,济州官民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又拼命堵管涌,接下来能否扛住洪峰,就看运气了。

    黄河汛期洪峰自洛州孟津起,顺流而下,沿途州郡奋力抗洪,最后都将洪峰“礼送出境”,其中尤以汴州东郡白马津河段尤为惊险。

    洪峰过境时,白马津河段大堤决口,亏得守堤官民奋力抢险,将一艘万斛驳船沉在决口,遏制水势,再拼命填石块、沙袋才将洪水堵住,总算是守住了河堤。

    现在,轮到下游的济州河段大堤抵御洪峰,而洪峰一路东进未得多少宣泄,其势只有更大,济州河段大堤面临的危险,比起上游白马津河段更大。

    风险大,但希望也有,上游沿岸地区接连扛住洪峰,极大鼓舞了坚守河堤月余的官济州官民们,他们也想保卫家园,守住即将丰收的田地、树林,守住自己那些值钱或者不太值钱的家当。

    只要熬过这个洪峰,就很大可能熬过汛期,接下来再过不久,就能看到丰收的场景,无数人为了看到这个场景,宁愿日夜驻守在河堤上。

    为的就是那一丝希望。

    而济州刺史宇文化及,同样满怀希望驻守在河堤上,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心中有些焦躁:怎么还不决口呢?

    心中如是想,但他却笑容满面的巡视河堤,向满脸疲惫、一身泥泞的吏员、青壮们鼓劲,嘘寒问暖。

    在战场上,若主帅身先士卒,能够极大鼓舞士气,同样,在抗洪的战场上,父母官和大家一起驻守河堤,不畏艰辛,将生死置之度外,同样能极大振奋人心。

    堤上的人们,见挽着裤腿走在泥泞中的宇文使君沿着河堤巡视,一个个激动不已,听了宇文使君的勉励之语,一个个信心满满,誓要守住河堤,守住家园。

    时值正午,伙夫们挑着一筐筐热腾腾的炊饼、一桶桶放了盐的热汤走上河堤,将饮食逐一分发,宇文化及为了表示亲民,也和其他人一样,直接蹲在堤上吃喝起来。

    按说这时不是吃饭的时候,因为一日两餐(朝食、夕食)是百姓的生活常态,从没有“午食”之说,但为了给终日守堤而劳累的人们补充体力,如今河堤上实行一日三餐。

    宇文化及一边吃,一边看着四周,河堤上垒起了厚实的沙袋墙,河堤外几个河段停泊着随时准备堵口的火轮船及驳船,河堤内一片泥泞里,是已经被处理的许多管涌泉眼。

    看上去,一切正常,但宇文化及却再次焦躁起来:怎么还不决口呢?

    刺史为一州长官,肩负防汛抗洪重任,若所管辖地区抗洪不利出现决堤导致重大伤亡,刺史可是要倒霉的,所以宇文化及虽然病恹恹,却依旧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河堤上风大,又潮湿、泥泞,他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在河堤驻守简直是受罪,吃倒是还可以,就是不得好好休息,按说他这个年纪不怕熬夜,但宇文化及的身体状况却不能和同龄人相比。

    他的生命已经所剩无几,本以为自己已经看破红尘,对人世没有多少留念,但随着生命之火渐渐虚弱,宇文化及的心态慢慢起了变化。

    他的夫人年轻,他的儿子还小,他的弟弟不成器,他要是走了,妻儿该怎么办?

    夫人会不会改嫁?改嫁了儿子怎么办?老头子总不能又活上二十年,护着孙子长大,那个当叔叔的又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怕是护不得侄子多少...

    我儿子以后该怎么办?

    凭什么我这么倒霉?你们一个两个过得好好的?

    你们这帮穷鬼,凭什么妻儿团圆、过得比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