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陇的各方人士来说,向杞王臣服,和向蜀王臣服有什么区别?
蜀王胜算那么明显,何苦冒着极大风险投到杞王这边?
值得么?不值得!
尤其以那些年纪比杞王大的官员来说,大家原本是同僚,杞王还是后辈,如今称帝了,凭什么要他们称臣,蜀王可比杞王厉害得多。
年纪、资历,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臣服,也得臣服强者,即便周国分裂成东西周,关陇各势力投靠蜀王所能获得的好处,要比投靠杞王所能获得的好处多。
即便杞王稳住了关中、山南,那么对于中间势力来说,做内应引蜀王大军入关中所获得的收益,也比协助杞王抵抗蜀王所得收益要多,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宇文氏和尉迟氏决裂,关中人心必然不稳,这是坐镇关中的杞王所担心之事,也是杞王世子宇文明、西阳王宇文温担心的事情,必须想办法解决。
之前,为了在迟早到来的决裂中,尽可能消除关中地区的隐患,他们父子三人曾有过秘议,做出一个决定:
一旦东西战事爆发,那么至少开战初期的前几年,杞王决不能称帝。
无论如何,都要以清君侧之名,号召关中各势力聚集在清君侧的大旗下,抵抗尉迟惇派来的大军,而一旦杞王忍不住称帝,会适得其反,因为他们给不了那么多利益来收买关陇地区各方人士。
只能如同太祖文皇帝那样,先通过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关中、山南站稳脚跟,然后慢慢拉拢、分化各方势力,待得时机成熟,再走出那一步。
这是杞王父子三人的共识,是以天子被尉迟惇控制为前提做出的决定,可当“先帝”来到山南之后,局势就不同了。
宇文明知道,有宇文乾铿在,己方的策略必须立刻做出调整,但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关中、山南各地官员都知道“先帝没有事,来到安陆了!”
宇文乾铿活着,那就证明尉迟惇所拥立的新帝是伪帝,而对方的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之举,虽然尉迟惇可以指责身在山南的宇文乾铿是假的,但对于关陇人士来说,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在杞王击退蜀王军队进攻、关中和山南完好的前提下,他们投奔天子宇文乾铿,比投奔蜀王所能获得的利益要大。
以勤王尽忠的名义,聚集在天子身边,不需要向杞王臣服,建功之后是天子封赏,不需要看杞王脸色,若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岂不比投到蜀王那里吃残羹剩饭要好?
或者更进一步,把杞王挤掉,把持朝廷大权,岂不美哉?
甚至还可以苦心经营,最后行王霸之事,受禅称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是最有吸引力的利益,足以吸引那些有野心、有想法的人,放弃投靠尉迟氏的想法转而投向宇文氏,只有这种最直接的诱惑,才能取代各种让利,让关陇各地豪族及官宦人士,有强烈的利益需求,站在宇文氏这边。
而越早让这些人知道天子驾临安陆,就越早能让对方下定决心。
所以当宇文温飞鸽传书告诉宇文明,在悬瓠遇到天子时,宇文明就飞鸽传书将消息送到长安,让父亲心中有数。
而当天子进入山南地界时,宇文明马上派出驿使,以日行六百里的速度将好消息送往长安,想来再过一段时间,关中的局面必然大有改观。
所以,宇文温如今在悬瓠苦苦支撑,虽然风险很大,但完全值得,而宇文明绝不会让弟弟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就这么从手中溜掉。
马车缓缓停下,抵达官署正门,宇文明下车后大步流星向着门内走去,气势已经和方才不一样。
抛去家族立场,宇文明不觉得尉迟惇如今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对,故蜀王力挽狂澜,光复大周江山,在将个人声誉提升到极点的同时,也让尉迟家族骑虎难下。
蜀王胜算那么明显,何苦冒着极大风险投到杞王这边?
值得么?不值得!
尤其以那些年纪比杞王大的官员来说,大家原本是同僚,杞王还是后辈,如今称帝了,凭什么要他们称臣,蜀王可比杞王厉害得多。
年纪、资历,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要臣服,也得臣服强者,即便周国分裂成东西周,关陇各势力投靠蜀王所能获得的好处,要比投靠杞王所能获得的好处多。
即便杞王稳住了关中、山南,那么对于中间势力来说,做内应引蜀王大军入关中所获得的收益,也比协助杞王抵抗蜀王所得收益要多,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宇文氏和尉迟氏决裂,关中人心必然不稳,这是坐镇关中的杞王所担心之事,也是杞王世子宇文明、西阳王宇文温担心的事情,必须想办法解决。
之前,为了在迟早到来的决裂中,尽可能消除关中地区的隐患,他们父子三人曾有过秘议,做出一个决定:
一旦东西战事爆发,那么至少开战初期的前几年,杞王决不能称帝。
无论如何,都要以清君侧之名,号召关中各势力聚集在清君侧的大旗下,抵抗尉迟惇派来的大军,而一旦杞王忍不住称帝,会适得其反,因为他们给不了那么多利益来收买关陇地区各方人士。
只能如同太祖文皇帝那样,先通过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关中、山南站稳脚跟,然后慢慢拉拢、分化各方势力,待得时机成熟,再走出那一步。
这是杞王父子三人的共识,是以天子被尉迟惇控制为前提做出的决定,可当“先帝”来到山南之后,局势就不同了。
宇文明知道,有宇文乾铿在,己方的策略必须立刻做出调整,但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关中、山南各地官员都知道“先帝没有事,来到安陆了!”
宇文乾铿活着,那就证明尉迟惇所拥立的新帝是伪帝,而对方的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之举,虽然尉迟惇可以指责身在山南的宇文乾铿是假的,但对于关陇人士来说,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在杞王击退蜀王军队进攻、关中和山南完好的前提下,他们投奔天子宇文乾铿,比投奔蜀王所能获得的利益要大。
以勤王尽忠的名义,聚集在天子身边,不需要向杞王臣服,建功之后是天子封赏,不需要看杞王脸色,若有朝一日身居高位,岂不比投到蜀王那里吃残羹剩饭要好?
或者更进一步,把杞王挤掉,把持朝廷大权,岂不美哉?
甚至还可以苦心经营,最后行王霸之事,受禅称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是最有吸引力的利益,足以吸引那些有野心、有想法的人,放弃投靠尉迟氏的想法转而投向宇文氏,只有这种最直接的诱惑,才能取代各种让利,让关陇各地豪族及官宦人士,有强烈的利益需求,站在宇文氏这边。
而越早让这些人知道天子驾临安陆,就越早能让对方下定决心。
所以当宇文温飞鸽传书告诉宇文明,在悬瓠遇到天子时,宇文明就飞鸽传书将消息送到长安,让父亲心中有数。
而当天子进入山南地界时,宇文明马上派出驿使,以日行六百里的速度将好消息送往长安,想来再过一段时间,关中的局面必然大有改观。
所以,宇文温如今在悬瓠苦苦支撑,虽然风险很大,但完全值得,而宇文明绝不会让弟弟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就这么从手中溜掉。
马车缓缓停下,抵达官署正门,宇文明下车后大步流星向着门内走去,气势已经和方才不一样。
抛去家族立场,宇文明不觉得尉迟惇如今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对,故蜀王力挽狂澜,光复大周江山,在将个人声誉提升到极点的同时,也让尉迟家族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