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淮安向钱明月行礼:“您来了。”

    钱明月微笑:“出来散散心,没想到伯父亲自监工。”

    魏淮安说:“人都是新募来的,很多没干过工事,不知道干什么,得指挥着。”

    “天天跑这么远也不容易。”

    “不是天天来,每三天来一次,平时都是胡员外郎在,今日倒是巧了,在这里遇到您。”

    “这占的地是怎么补偿的?”

    “按照朝廷测算,工学院的地基是三十亩。但青砖、栋梁、工具都需要地方存放,日后还需要给工匠搭建住房、饭堂,故而实际占用土地三十五亩,不过那五亩地过后还能种。”

    “农户不肯要银钱,觉得银钱到手就花没了,要朝廷每年春季每亩地补给800斤小麦,臣未呈报娘娘,擅作主张答应下来了。”

    只是个谦虚话,这点儿小事,工部侍郎当然有权做决定。

    “嗯,不错。既然是工部的事,工部就负责到底,回头你让人买些优质的粮食,就在这边发放给百姓,工学院建成后就由工学院发放。缺钱粮跟朝廷报告,不可失信于民。”

    这时代没有农药化肥,粮食产量不太高,加上这地是盐碱地,产量更低;不用自己投资种子和力气,不用承担旱涝的风险,要800小麦可真不少。

    而且是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寻常人家都挨饿呢,他们能有800小麦,无论是卖钱还是吃,都是极其划算的。

    钱明月赞叹:“这个村有能人。”

    “有人在东城兵马司做事。”

    “村里民风怎样?”

    “有些奸猾,但也不是不通情理,可以用。”

    王诗韵偷笑,悄悄对钱雲说:“百姓奸猾能奸猾过高官吗?”

    钱雲偷偷瞟了一眼前面的人:“你怎么什么都敢说。”

    王诗韵得意地摇摇晃晃身子:“皇后惯的,本姑娘乐意,你有意见?”

    “岂敢,岂敢!”

    魏淮安说:“采买了一些红砖,先搭建工匠的住房和伙房。现在这些人都是附近村里的农人,回家吃回家住,倒也省事,但他们干些苦力、建个草堂还行,工学院是百年大计,还是得募集工匠来干。”

    “已经向几个窑厂采买了青砖,平整好地基,砖也该烧好了,就可以建了。”

    “正在向南边的木材商打听做梁柱的木材,一定选最结实的。”

    “每人每天十文钱,牲畜八文。这拉石磙轧路,一个牲畜比两个壮劳力还称用。”

    钱明月在工地走了一圈,日头越来越大,王诗韵揉着肚子嘟哝:“饿了,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