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书荣扫了一遍文章,觉得真不错:“待其他几位大人看过,再做决议吧。”

    钱雲行礼:“那就有劳大人了。”

    林长年回林府了,杜阳铭等人先看的文章,均是交口称赞。

    杜阳铭看着钱雲在文末批注的四个字“中正平和”,说:“仅凭一篇文章尚且难以推断作者的人品,倒是这钱三公子,真可当得起中正平和四个字。”

    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

    韩书荣叹息:“奈何圣人不喜欢这篇文章,只怕是要埋没了这个人才。”

    杜阳铭想了想,说:“真正的人才不会只有一篇佳作,让他再递交一篇,我们呈给圣人就是。圣人不可能记得住一面之缘的字迹。”

    韩书荣道:“如此,那便撕开糊名处吧。”

    根据对方的姓名和住址,联系到人,好通知他再递交文章。

    杜阳铭读道:“武林门外四里桑林小筑抱朴散人。原以为是儒生,没想到是一道人。”抱朴是道家术语。

    韩书荣了然:“怪不得圣人不喜。”

    现在该怎么办?这人才还举荐不举荐?举荐人才是要担责任的,如果举荐的人不堪用,自己的仕途也可能就此断送。

    杜阳铭沉默,韩书荣提议:“不如等林公回来了,再作商议。”

    林长年傍晚才回来,进府衙前面色阴沉得能滴水,回到住处却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杜阳铭抱着一摞文章来找他,林长年笑着给他客套,一如往常。

    例行公事地翻看那些文章,杜阳铭和韩书荣都认可的,他通常不会反对。何况今日他回家办私事,原本他该干的活让别人分担了,他更不会再说别人干得不好了。

    但,翻到中间时,林长年骤然变脸,直接将那文章拿出来丢到一边:“这个不行。”

    杜阳铭状似无意地说:“这倒是奇了,翰林学士都对这篇文章交口称赞,偏圣人非常不喜欢。云泽才拿过来给我们看,希望我们能一起劝劝圣人,没想到林公你也不喜欢。”

    林长年苦笑摇头:“实不相瞒,这篇文章是犬子写的,那孩子肆意妄为不成器,还需要好好打磨,现在,就莫向圣人举荐了。”

    杜阳铭没往林抚远身上想,林长年儿子多,大概有像林抚远那样聪慧的天才,也有不听话的顽童,笑着安抚道:“少年人没有经受过磨砺,难免心性强些,不过令郎这文采可是非比寻常,可见家学渊源。”

    面对这样的赞誉,便是礼部尚书也不能免俗,林长年脸上拨云见日,心头的火也消了大半。

    当夜,便去武林门外寻这“桑林小筑”去了。

    桑林外有许多院落,无论是青砖大瓦房还是茅屋,一看就是农家院落,因为外面有劈柴,里面有农具有纺织工具,间或还能透过门窗看到妇人正在喂蚕。

    林长年将奴仆都留在桑林外,自己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一家一家地找。

    桑林里的道路网像迷宫一样复杂,生人首次进来难免找不准方向,林长年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走重路了,大汗淋漓,无明业火蹭蹭往上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