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即便是科举阅卷,也是圈点佳句,被圈点的多了就能高中,成语“可圈可点”由此而来。

    大梁教育,教仁义礼智信,教以史为鉴,教对仗排比赋比兴,却不教基本的逻辑。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逻辑混乱,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无师自通,掌握逻辑的精髓,然后,他们就显得尤其可贵了,可以在会试殿试上脱颖而出。

    钱明月斟酌字句,努力跟他解释:“圣人做文章,就像整理这宫殿庶务,不要着急下手,而是要想想哪个东西跟哪个东西是一类,哪个跟哪个放在一起,为什么放在一起。”

    小皇帝抬头看着这整洁的宫殿,心想,难道还要先整理一下乾清宫才能考状元,然后学会治理江山吗?

    可是,一间宫殿跟江山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按照同类规制,那么玉器不能跟金器放在一起,也不能把布帛跟果盘搁在一处。”

    小皇帝点头:“这么简单的道理,朕懂。”

    “圣人把‘诸国君患公子公孙之祸,而晋为三外姓所分’放在用人不拘一格、不问尊卑之间,就是玉镯放在了布帛中啊。珍宝藏起来让人发现不了,拉扯布帛的时候还有可能将它摔了。”

    小皇帝皱眉:“不拘一格用人怎么能算布帛呢?”

    钱明月说:“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不过,这话从五郎口里说出来就不一样了,因为书生只能说说,五郎却能做到。知易行难,道理不在乎新不新,全看做不做得到了。”

    小皇帝高兴不起来:“姐姐真会安慰朕,不过,你还是把朕当成书生看吧。”

    “如果只是书生的话,只说这么一句话就太寻常了,圣人想想,是不是经常从书上看到这样的话。”

    小皇帝点头:“可是朕从春秋中看不出更多兴亡之鉴了,怎么才能写出新意来?”

    钱明月正色:“功夫不在写上,在思想上。”

    “五郎抛开书本来思考,群臣言必称尧舜禹汤,要求后代君王敬天法祖,但后人一定不如前人吗?后世一定不如前世吗?”

    小皇帝不敢说,他接受的教育就是尧舜禹汤是古代贤君,周公孔孟是古代贤人,而后世的君臣就要向先前的贤君贤人学习:“姐姐什么意思?”

    “春秋用人,比如今科举如何?”

    小皇帝想了想,依旧不敢下定论,反问:“姐姐以为呢?”

    钱明月说:“不如,远不如。”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固然是千古佳话,但是不可持续,在野贤才都能找到人举荐吗?君王怎么确定被举荐的人就可用,而不是结党营私的产物?”

    “有些人固然天赋超群,但不经过后天的教化难以成才。可春秋时候,又怎么保证天赋之人能获得足够的教育,成长为佐政贤相呢?”

    小皇帝恍然大悟:“有教授有遴选,才能长期为国选拔可用之才。这就是姐姐兴武学的原因吗?”

    钱明月含笑:“圣人聪慧。”

    小皇帝又有些郁闷:“古不能为今用,朕还写什么春秋兴亡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