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懒懒地说:“不是早说了吗?交由刑部按律处理。”

    律法上规定了文官犯下公罪怎么处理,可没规定武将怎么处理。因为武将一旦决策失误,就战死或者被俘虏杀害了,这样被俘虏又被活着送回来的,仅此一人。

    杀吧,到底曾经在边关苦守,也曾多次打胜仗,带兵杀敌近万人,就算不念功业也得念几分辛劳。

    不杀吧,他的决策导致榆林失守,上万将士阵亡,十几万百姓在敌人铁蹄下任人宰割。

    小皇帝看出他的纠结:“如果你不能做决断,就去找钱太傅问吧。”

    距离那日十二台大轿进宫,又过了十天出头。钱明月身体不说大好,也基本能支撑了。

    她看小皇帝与臣工配合默契,政务处理得有条不紊,便不主动进宫。

    这江山迟早要交到他手里的,越扶着他,他可能越不会走,等他学会怎么处理政务,在臣工中树立起权威,她也好轻些压力。

    秦正带着难题进来,钱明月一点儿也不意外,小皇帝总会把为难事丢给她。

    钱明月问:“蓝钰的父亲是开国将军,太祖爷打江山时,蓝老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秦大人可是在为难蓝家人怎么处理?”

    秦正说:“蓝家倒是好处置,蓝钰一支受牵连流放,其余人无罪无罚。”

    “臣不能决断的是,这蓝钰是处死还是流放或者充军?”

    钱明月说:“不急一时,再等等。”

    “等?”

    “突力军中有聪明人,自己不杀俘虏反倒送给大梁,就是让我们为难,既然不易做决断,不如再等等,看看榆林事态怎样。”

    “如果能不花太大代价收回榆林,便放过他,如果榆林百姓受到屠戮,谁也不能怪朝廷狠心。”

    既然为难,就等,看命运往哪边加码,看看做哪个决定的理由更充足。

    秦正却敏锐地意识到,钱太傅怕是早起了杀蓝钰的心。

    收回榆林还想不花大代价,怎么可能!以突力的残暴习性,屠城,怕是迟早的事,迟迟没有屠城的消息传来,已经令人意外了。

    钱明月甚至不敢想“屠城”二字,她祈求命运放过榆林百姓,放过蓝钰。

    她算大梁最具权势的人之一了,她都要指望命运的时候,寻常百姓谁还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吃了败仗,军心浮躁,贤亲王迫切需要一场胜仗,但宁夏卫啃不动,榆林城外漫山遍野的大梁军队更难对付。

    探子回报说:“那宁夏城的指挥使跟梁国将来的皇后有亲戚,是她亲舅舅。”

    “那指挥打仗的,是梁国将来皇后的老师。一个六品官而已,梁军的元帅周方正跟他兄弟相称,对他非常恭敬。”

    贤亲王自觉深知中原文化:“难怪宁夏卫兵将那么多,周方正在讨好未来的皇后。大梁总共就那些兵马,宁夏卫多,其他卫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