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月底开始,和洪涛有关的所有人全都忙忙碌碌了起来,就连长公主隔三差五的也会带着莲儿去附近村子里送温暖,却有一个人整日无所事事。

    许东来自打进了驸马府,仅仅从事过一个工作,儿童团的教学。但自打从大名府回来之后他就失业了,第四、第五批儿童团全被疏散到师哥师姐们手下半工半读,到目前为止什么时候召回、是否还会召回都没有定论。

    “王爷,为何此次办学不让小人参与?”

    眼看着洪涛整天不是巡河就是下地,忙的不可开交,有想法也不好意思提。等来等去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驸马又要办学了,可前期的筹办工作居然交给了本地村子里的一个半大小子,许东来真是忍不住了。

    “办学?东来误会了,那不是学堂,识字班而已,以东来的能力去教识字班岂不是大材小用?”洪涛并不是忘了许东来,也不是故意要压一压他,而是真没合适的工作交待。

    “小人斗胆问一句,以后可否还有儿童团?”许东来也觉得教识字班没啥意思,可他又不想闲着。

    “东来莫要急,这些年来你没日没夜的替本官调教这群孩子,抽时间休息休息也不是坏事嘛。”儿童团洪涛是不打算弄了,太扎眼太惹人非议,朝中已经有人利用这个事儿弹劾自己豢养私臣。

    “多谢王爷美意,猛一闲下来小人反倒不知该如何是好……”许东来对这个回答很失望,没了儿童团自己不就是废物嘛,还没儿童团的孩子能干事儿呢!

    “本来是打算让你休息一段时间再来帮本王做件大事,既然不想休息,可不要怪本官不体恤下属哦!”洪涛确实对许东来有其它安排,只是不着急。

    “请王爷吩咐!”

    “本王这些年断断续续写了些书稿,可惜一直没有时间整理出来。东来若是不嫌弃,不妨帮本王编修一二如何?”自打炼经之后洪涛已经好几年没成系统的写过东西了,但一直也没忘了这件事儿。

    早在甘凉路时他就想写一本农经,如何种粮食不是自己的长项,但在如何利用农肥和温室方面太有发言权了。

    宋人从来没接触过的新知识光靠自己一家一户、一村一镇的推广特别慢,一年下来也教不会多少人。其实写成书也没啥用,种地的农户没几家识文断字,能看懂的人也没几个会去种地。

    既然写了也没人看,干嘛还要让许东来去白费力气呢?这不是要有学堂了嘛,学堂里的扫盲教材就以农经为主,一边教大家认字,顺便就把农业知识也传授了,一举两得。

    这样做还有个好处,别看农户们不识字,但他们对书本特别看重,总觉得那上面写的都有道理,在学堂里用书本教授农户学习新知识比口口相传更效率。

    “小人定不辱使命!”替驸马编书这事儿许东来不陌生,高翠峰当年就做过,至今一提起炼经大部分都以为是两个人写的。

    “哎,先别急着应承,本王还有要求呢。这本书要用尽量通俗的文笔书写,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文采,它是给农户们看的,写得太华丽反而不美。”

    许东来答应的这么痛快,还有那一脸的欣喜,分明告诉洪涛他理解错了。这不是一本能让书写者登上大雅之堂的书籍,比起算经、钱经和炼经来,农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流传于社会底层。

    “……给农户看!?”许东来确实不理解,农户们都不怎么识字,给他们写书何用?

    “此书名叫农经,教人如何才能种好田、多打粮食。东来啊,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没有任何歧义对吧?不仅民要把粮食当天,世间所有人皆如此。本王贵为大宋第一等爵位,依旧离不开农户种的粮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第一步也是先吃饱饭。你所看重的先贤、先圣们不是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们不过是说了说,你却可以做到,两下相比孰轻孰重?”

    许东来的反应洪涛早就料到了,从古至今的历朝历代里,会说农民重要的大有人在,可地位最低、被剥削最严重的总是农民。

    全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们生怕农民地位高了就不老老实实种粮食。一旦农民没法剥削了,上到君王、下到地主全得抓瞎。

    “……就依王爷的意思。”自己比先贤还厉害?这个问题许东来真没法回答,因为洪涛说的全在理上,捏着鼻子也得认。

    “如此甚好,这些都是手稿……本王还有个建议,东来若是想把此书写好,先不急着动笔,不妨先去村里走动走动,找农户多聊聊,切身感觉一下他们的语言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不光许东来看不上这些农业知识,连儿童团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她们回家这十多天里没事儿就到书房来偷自己的手稿,甚至连歌词都被卷走了好几张,唯独没受损失的就是农经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