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统,英国人再次向外交部抗议,要求我们将驻扎在威海卫外20公里处的第四旅撤离威海!”
日德正式宣战后,北京大总统府便成了整个中国最繁忙的地方了。21日天还未亮,外交部总长陆征祥便精神有些萎靡的到了总统府,向大总统汇报了英人的抗议。
“不必理会,让他们抗议去!”
总统的办公室内,赫然已经有几人坐在了那里。总统的回复让陆征祥脸上又苦了一些,瞧见屋内陆军部总长段祺瑞少见的待在这里,跟他一样苦着一张脸。许是感觉找到了共鸣,他挨着同样苦着脸的段祺瑞坐了下来。
“大总统,您是不知道英人的反应态度。英使巴尔特气得吹胡子瞪眼,我是第一次见到这古板的英国人有那么多的表情。总之英国人的反应十分激烈,就是要我尽快从威海卫撤兵!”
“哼!”
他旁边段祺瑞哼了一声,将手上的一份文件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英人自戊戌年(1898年)占去了威海卫,一直以来并未像德人一样投入重金修建炮台,充其量也只是英人在北中国海域的歇脚地,自然是担心我政府趁机铤而走险收回了威海卫。根据协议威海卫周围10英里都在英国人的控制范围内,但第四旅的驻扎地距离威海卫约有20公里,并未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英人要求我国撤兵乃是无理要求,不用理会便是!”
他一开口火气便是极重,一旁正在低头处理公文的李大总统跟另一边正站在地图前小声交流的蒋方震等几人俱都转过身来看了他一眼,然后李大总统笑了笑便继续处理手上文件。
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这位陆军总长如何这么大的火气。
陆军部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说,当初谈判时将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让给北洋集团,李大总统能甘愿了才奇怪呢。所以,自过渡政府成立之后,国防军各部便在他的要求下对于陆军部的一切绕开他的命令全部都是不作理会,随后总参成立之后,陆军部更是陷入权力被架空的危局之中,明面上现在陆军部指挥国防军,实际上现在国内明眼人都知道,挂在总统府名下的总参才是李大总统认可的‘陆军部’。
手上权力被架空,段总长自然是一肚子火气。可偏偏他还不能一怒辞职,因为他知道大总统估计眼巴巴的就等着他主动辞职呢,因为他辞职了,便可以正大光明的绕开南北和谈时的密约,将自己的心腹扶上陆军总长的位子,所以就算心里有气还要忍着。
最近总统府频繁地调动各地驻军,也是段总长火气旺盛的一个原因。按照当初南北和谈时的密议内容,如果中枢想调动北洋第一军跟第二军的兵力,必须取得他段祺瑞跟冯国璋等几位北洋将领的同意。自日本向政府递交了外交抗议书之后,李大总统便分别向他跟南京的冯国璋提了意见,提到因为国防军新编部队的战斗经验不足,希望能够从第一军跟第二军中各抽调两个师北上。北洋系如今总共还余留下八个师的兵力,可以说他这一下便要拿去一半,虽然承诺为北洋系增加四个师的编制并补给军备跟饷银,但深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段冯两人先后以各种借口拒绝了他的征调。
虽然相交不久,但新总统最近几个月来一直都在推行‘削藩’,段总长虽然拒绝了李大总统的征调,但随后心里一直十分不安,担心新总统还要拿他开刀。果不其然,随后日本向德国下达了最后军事通牒之后,国内因为之前的中德联合声明中,德国已经明确了将青岛归还中国的消息而十分愤怒,为此,新总统趁机以大总统的名义从地方各省抽调兵力北上。云南唐继尧、广西陆荣廷、贵州刘显世、广东龙济光、福建国民政府都在总统府的调兵名单之中,各被他以民族大义名义强行抽调了一个师的兵力北上。
五省都在民意之中服了软,江苏冯国璋一见不好也立刻表了态,干脆割肉派遣了一个师的兵力北上,挡住了李大总统的软刀子。冯国璋倒是好,他一服软新总统也见好就收,但段总长的处境可就尴尬了起来。李大总统该打“爱国牌”,谁敢反对中枢调兵应付日本挑衅那就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最后李大总统赢得了胜利,他手上老北洋第一军的两个主力师都被总统征调派往天津三十里外驻扎,防备日本可能的从大沽口登陆。
段棋瑞虽然心里十分不情愿,可是在这国家大义面前,他选择了沉默。毕竟,他是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个经历了清廷跟北洋两个时代的政府高层,段棋瑞对李汉‘招惹’日本的举动非常不满。在他看来,这位总统先生虽然不是疯子,但他肯定是一个,冒险性极强的政治投机客,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这位总统先生竟然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冒险举动会引战争。就拿这次的“山东危机”来讲吧,中国暂时是没有那个实力同日本相争的,所以还不如暂时退让或者冷待此时,以便日后再行解决。他倒不是对李大总统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有所不满,恰恰相反,本身沉吟官宦多年的他实际上却是对新总统那拙劣不高明的政治手腕不满意,担心国家交给这位空有武力,政治手腕远不足袁公十分之一的年轻人,会将整个国家带入歧途之中。
段祺瑞会这么想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当前中国实际上面临的问题不止日本一处,更有外蒙危机在前。虽然日本政府的做法确实很过分,但是相比俄国政府在外蒙古赤果果的扩张跟怂恿外蒙政府**以分裂、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行为,日本勉强还能算的良善。两个国家都在蚕食中国的领土主权,可是在对待这两个国家的立场上,李汉完全做的是“双重标准”。即政府对俄国人在外蒙从出不穷的小动作视若不见,甚至警告了部分亲近政府的报纸,不得报道有关外蒙的消息。而另一方面,对于日本政府向山东的扩张,政府却表现的十分激烈,这种政治手段,在段祺瑞看来无疑是不合格的。
李大总统心里想些什么自然是不可能告诉他段祺瑞的,他总不可能告诉别人,自己知道一战之后俄国的窘境,更知道俄国纵使在外蒙有些小动作却不能直接在军事上威胁到中国。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睁眼,希望能够从欧战俄国的大蛋糕中多分一些。中俄之间毕竟有条西伯利亚大铁路,比起危险的海陆,还要去跟日本、美国等国争夺英法的订单,毫无疑问俄国对中国的吸引力更大一些。而青岛则不同,一来它不似外蒙一样,是这个国家最近几百年才纳入统治体系中的国土。二来山东关注的人太多;三来日本若占领山东便威胁到了京畿的安全,并且整个渤海湾跟北中国海都在日本人的威胁之下,所以必须要强硬的回应,以免战略上陷入被动。
“英国人要抗议让他们抗议去,陆总长,若是英使再来威逼你便照实告诉他,英日乃是盟友之邦,我中国十分担心若中日交战,威海卫会成为日军登陆的门户。你去告诉他,若一旦政府担心成为现实,则我国防军为保住主权之完整,将不得不有所行动。若是没有...日本退兵之时便是国防军撤兵之时!”
英国人可不是好东西,李汉派兵驻扎在威海卫近郊,就是为了防范英国人。历史上若他没有记错,日本对德宣战之后,出兵攻占青岛的国家之中除了日本还有英国人。尽管当时英国并未允许日本自威海卫登陆,但未防一万,就算是再惹怒英国他也不得不先做防备。反正在威海卫外驻军并未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就如段祺瑞所说的那样,英国人的抗议十分无理。
德国在青岛地防御力量主要由海军和陆军两部分组成,在战争爆发以前,德国远东舰队拥有“沙恩霍斯特”号(旗舰)、“山东号”、“远东号”三艘战列巡洋舰跟“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轻巡洋舰“纽伦堡”号、“埃姆登”号转让中国之后,只剩下“莱比锡”号一艘轻巡洋舰。除此外就只剩下三艘雷击舰,五艘炮舰和三艘内河炮舰。战争爆发时,舰队主力“沙恩霍斯特”、“远东”、“山东”、“格奈森瑙”正在海军中将斯佩伯爵的带领下驶往德属加罗林群岛和南太平洋游弋,“莱比锡”号在墨西哥沿海“保护德国利益”,因此青岛港内地德国水上力量非常虚弱。
早在驻青岛地胶州湾总督府接到日本政府递交的最后通牒后就立即向中国领土领水内的德舰发布动员令,所有雷击舰、炮舰、内河炮舰都收回了胶州湾内,除此外德国驻华公使馆还向各处租界下达了命令,几天内德国驻扎在各地租界的驻军跟大量的年轻侨民都经各种途径赶到了青岛,开始着手于加强青岛防御。
青岛的外围防御线沿胶洲湾租借地边界展开,内圈防御线以青岛近郊的鸡貂山、俾斯麦山和毛奇山为核心,有6座主要的炮台,4座对海、2座对陆,共装备有4门280炮、2门240炮、4门210炮、7门150炮和4门105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炮和原属于清朝陆军的老式120炮。这些炮台及5座多面棱堡共驻扎有1350人,其地势居高临下,非常险要。
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在20世纪初期曾担任过驻中国舰队地海军提督,他曾称赞青岛要塞道:“需要整整一个军的兵力,才能攻下这些要塞”。德国在青岛还驻扎有海军第3、第7陆战营2700人,包括8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2个工兵连、2个炮兵连和4个机枪连。在北京使馆区和天津德租界,德国还驻有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和2个炮兵分队,这些部队也在日军到达前经津浦铁路撤退至青岛,德国在青岛的防守兵力最后增至8720人、210挺机枪和110门炮。迈耶瓦尔代克为此向国防军派驻青岛的十三旅旅长肖开桂夸耀说:“日军若想攻下青岛,需要付出4万人之代价”。
许是因为远东李汉的崛起,德国人从中获得了太多的利益,因此历史走向也已悄悄发生了变化,青岛作为中德军事交流的主要枢纽之一,汇聚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特别是其军事实力比起历史同期远远要强大。比如,德国在历史同期只有几架老旧的侦察机,但在此时却拥有整整两个中队约36架最新式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又如,青岛德军陆军总共只有四千人,现在却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德国步兵旅加上海军陆战营跟征召的曾经服过兵役的侨民共有万余可战之兵。而且还有中国这个‘准盟友’的兵力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中方提供了近万劳工代为加固城防,青岛可谓固若金汤。
日德正式宣战后,北京大总统府便成了整个中国最繁忙的地方了。21日天还未亮,外交部总长陆征祥便精神有些萎靡的到了总统府,向大总统汇报了英人的抗议。
“不必理会,让他们抗议去!”
总统的办公室内,赫然已经有几人坐在了那里。总统的回复让陆征祥脸上又苦了一些,瞧见屋内陆军部总长段祺瑞少见的待在这里,跟他一样苦着一张脸。许是感觉找到了共鸣,他挨着同样苦着脸的段祺瑞坐了下来。
“大总统,您是不知道英人的反应态度。英使巴尔特气得吹胡子瞪眼,我是第一次见到这古板的英国人有那么多的表情。总之英国人的反应十分激烈,就是要我尽快从威海卫撤兵!”
“哼!”
他旁边段祺瑞哼了一声,将手上的一份文件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英人自戊戌年(1898年)占去了威海卫,一直以来并未像德人一样投入重金修建炮台,充其量也只是英人在北中国海域的歇脚地,自然是担心我政府趁机铤而走险收回了威海卫。根据协议威海卫周围10英里都在英国人的控制范围内,但第四旅的驻扎地距离威海卫约有20公里,并未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英人要求我国撤兵乃是无理要求,不用理会便是!”
他一开口火气便是极重,一旁正在低头处理公文的李大总统跟另一边正站在地图前小声交流的蒋方震等几人俱都转过身来看了他一眼,然后李大总统笑了笑便继续处理手上文件。
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这位陆军总长如何这么大的火气。
陆军部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说,当初谈判时将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让给北洋集团,李大总统能甘愿了才奇怪呢。所以,自过渡政府成立之后,国防军各部便在他的要求下对于陆军部的一切绕开他的命令全部都是不作理会,随后总参成立之后,陆军部更是陷入权力被架空的危局之中,明面上现在陆军部指挥国防军,实际上现在国内明眼人都知道,挂在总统府名下的总参才是李大总统认可的‘陆军部’。
手上权力被架空,段总长自然是一肚子火气。可偏偏他还不能一怒辞职,因为他知道大总统估计眼巴巴的就等着他主动辞职呢,因为他辞职了,便可以正大光明的绕开南北和谈时的密约,将自己的心腹扶上陆军总长的位子,所以就算心里有气还要忍着。
最近总统府频繁地调动各地驻军,也是段总长火气旺盛的一个原因。按照当初南北和谈时的密议内容,如果中枢想调动北洋第一军跟第二军的兵力,必须取得他段祺瑞跟冯国璋等几位北洋将领的同意。自日本向政府递交了外交抗议书之后,李大总统便分别向他跟南京的冯国璋提了意见,提到因为国防军新编部队的战斗经验不足,希望能够从第一军跟第二军中各抽调两个师北上。北洋系如今总共还余留下八个师的兵力,可以说他这一下便要拿去一半,虽然承诺为北洋系增加四个师的编制并补给军备跟饷银,但深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段冯两人先后以各种借口拒绝了他的征调。
虽然相交不久,但新总统最近几个月来一直都在推行‘削藩’,段总长虽然拒绝了李大总统的征调,但随后心里一直十分不安,担心新总统还要拿他开刀。果不其然,随后日本向德国下达了最后军事通牒之后,国内因为之前的中德联合声明中,德国已经明确了将青岛归还中国的消息而十分愤怒,为此,新总统趁机以大总统的名义从地方各省抽调兵力北上。云南唐继尧、广西陆荣廷、贵州刘显世、广东龙济光、福建国民政府都在总统府的调兵名单之中,各被他以民族大义名义强行抽调了一个师的兵力北上。
五省都在民意之中服了软,江苏冯国璋一见不好也立刻表了态,干脆割肉派遣了一个师的兵力北上,挡住了李大总统的软刀子。冯国璋倒是好,他一服软新总统也见好就收,但段总长的处境可就尴尬了起来。李大总统该打“爱国牌”,谁敢反对中枢调兵应付日本挑衅那就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最后李大总统赢得了胜利,他手上老北洋第一军的两个主力师都被总统征调派往天津三十里外驻扎,防备日本可能的从大沽口登陆。
段棋瑞虽然心里十分不情愿,可是在这国家大义面前,他选择了沉默。毕竟,他是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个经历了清廷跟北洋两个时代的政府高层,段棋瑞对李汉‘招惹’日本的举动非常不满。在他看来,这位总统先生虽然不是疯子,但他肯定是一个,冒险性极强的政治投机客,为了自己的某些目的,这位总统先生竟然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冒险举动会引战争。就拿这次的“山东危机”来讲吧,中国暂时是没有那个实力同日本相争的,所以还不如暂时退让或者冷待此时,以便日后再行解决。他倒不是对李大总统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有所不满,恰恰相反,本身沉吟官宦多年的他实际上却是对新总统那拙劣不高明的政治手腕不满意,担心国家交给这位空有武力,政治手腕远不足袁公十分之一的年轻人,会将整个国家带入歧途之中。
段祺瑞会这么想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当前中国实际上面临的问题不止日本一处,更有外蒙危机在前。虽然日本政府的做法确实很过分,但是相比俄国政府在外蒙古赤果果的扩张跟怂恿外蒙政府**以分裂、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行为,日本勉强还能算的良善。两个国家都在蚕食中国的领土主权,可是在对待这两个国家的立场上,李汉完全做的是“双重标准”。即政府对俄国人在外蒙从出不穷的小动作视若不见,甚至警告了部分亲近政府的报纸,不得报道有关外蒙的消息。而另一方面,对于日本政府向山东的扩张,政府却表现的十分激烈,这种政治手段,在段祺瑞看来无疑是不合格的。
李大总统心里想些什么自然是不可能告诉他段祺瑞的,他总不可能告诉别人,自己知道一战之后俄国的窘境,更知道俄国纵使在外蒙有些小动作却不能直接在军事上威胁到中国。所以才睁一只眼闭一睁眼,希望能够从欧战俄国的大蛋糕中多分一些。中俄之间毕竟有条西伯利亚大铁路,比起危险的海陆,还要去跟日本、美国等国争夺英法的订单,毫无疑问俄国对中国的吸引力更大一些。而青岛则不同,一来它不似外蒙一样,是这个国家最近几百年才纳入统治体系中的国土。二来山东关注的人太多;三来日本若占领山东便威胁到了京畿的安全,并且整个渤海湾跟北中国海都在日本人的威胁之下,所以必须要强硬的回应,以免战略上陷入被动。
“英国人要抗议让他们抗议去,陆总长,若是英使再来威逼你便照实告诉他,英日乃是盟友之邦,我中国十分担心若中日交战,威海卫会成为日军登陆的门户。你去告诉他,若一旦政府担心成为现实,则我国防军为保住主权之完整,将不得不有所行动。若是没有...日本退兵之时便是国防军撤兵之时!”
英国人可不是好东西,李汉派兵驻扎在威海卫近郊,就是为了防范英国人。历史上若他没有记错,日本对德宣战之后,出兵攻占青岛的国家之中除了日本还有英国人。尽管当时英国并未允许日本自威海卫登陆,但未防一万,就算是再惹怒英国他也不得不先做防备。反正在威海卫外驻军并未违反《订租威海卫专条》,就如段祺瑞所说的那样,英国人的抗议十分无理。
德国在青岛地防御力量主要由海军和陆军两部分组成,在战争爆发以前,德国远东舰队拥有“沙恩霍斯特”号(旗舰)、“山东号”、“远东号”三艘战列巡洋舰跟“格奈森瑙”号装甲巡洋舰、轻巡洋舰“纽伦堡”号、“埃姆登”号转让中国之后,只剩下“莱比锡”号一艘轻巡洋舰。除此外就只剩下三艘雷击舰,五艘炮舰和三艘内河炮舰。战争爆发时,舰队主力“沙恩霍斯特”、“远东”、“山东”、“格奈森瑙”正在海军中将斯佩伯爵的带领下驶往德属加罗林群岛和南太平洋游弋,“莱比锡”号在墨西哥沿海“保护德国利益”,因此青岛港内地德国水上力量非常虚弱。
早在驻青岛地胶州湾总督府接到日本政府递交的最后通牒后就立即向中国领土领水内的德舰发布动员令,所有雷击舰、炮舰、内河炮舰都收回了胶州湾内,除此外德国驻华公使馆还向各处租界下达了命令,几天内德国驻扎在各地租界的驻军跟大量的年轻侨民都经各种途径赶到了青岛,开始着手于加强青岛防御。
青岛的外围防御线沿胶洲湾租借地边界展开,内圈防御线以青岛近郊的鸡貂山、俾斯麦山和毛奇山为核心,有6座主要的炮台,4座对海、2座对陆,共装备有4门280炮、2门240炮、4门210炮、7门150炮和4门105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炮和原属于清朝陆军的老式120炮。这些炮台及5座多面棱堡共驻扎有1350人,其地势居高临下,非常险要。
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元帅在20世纪初期曾担任过驻中国舰队地海军提督,他曾称赞青岛要塞道:“需要整整一个军的兵力,才能攻下这些要塞”。德国在青岛还驻扎有海军第3、第7陆战营2700人,包括8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2个工兵连、2个炮兵连和4个机枪连。在北京使馆区和天津德租界,德国还驻有4个步兵连、1个骑兵连和2个炮兵分队,这些部队也在日军到达前经津浦铁路撤退至青岛,德国在青岛的防守兵力最后增至8720人、210挺机枪和110门炮。迈耶瓦尔代克为此向国防军派驻青岛的十三旅旅长肖开桂夸耀说:“日军若想攻下青岛,需要付出4万人之代价”。
许是因为远东李汉的崛起,德国人从中获得了太多的利益,因此历史走向也已悄悄发生了变化,青岛作为中德军事交流的主要枢纽之一,汇聚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特别是其军事实力比起历史同期远远要强大。比如,德国在历史同期只有几架老旧的侦察机,但在此时却拥有整整两个中队约36架最新式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又如,青岛德军陆军总共只有四千人,现在却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德国步兵旅加上海军陆战营跟征召的曾经服过兵役的侨民共有万余可战之兵。而且还有中国这个‘准盟友’的兵力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中方提供了近万劳工代为加固城防,青岛可谓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