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的出口有些当地的兵士站岗。和筑紫不同,这里的士兵每人手里都拿了把长杆铁叉,远远望去分外显眼。再走近些,兵丁身上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大抵是这边出产铁器的缘故,普通的守卫身着的铠甲都布满铁片,故此看上去才更加夺目。

    兄弟俩在码头上转了几圈,父亲这边的货物已经卸好。看着家仆担着的一挑豆腐,刘淮不禁有些失望,“本来说好的出远海,想不到又是跑到伽倻来卖菜。”

    刘渤见大哥如此失落,不免凑过去问道:“听长兄的意思,难道先前和爹都是渡海来此卖菜的?”

    刘淮指着身后的帆船对弟弟说道:“平时父亲所谓的出海无非就是送些豆腐和胡瓜来这边换些物件回去,我虽早就陪着出海,但也都是来这里。”

    刘渤听大哥说起胡瓜不禁来了兴致,“胡瓜,我在船上时怎么没有见到?”

    刘淮指了指家仆挑着的另一担货物对弟弟说道:“那些胡瓜要是早些给你知道哪还够卖的?”说着就从怀里摸出两根胡瓜,随手就递给了弟弟一根。

    码头出来不远就是一处热闹的集市,显然海路而来的各处商贩让这里自发形成了一处繁华所在。伽倻这里各色的货品无论做工还是品质都要远远好过大海对岸的筑紫,摊位上的香囊大多以绸缎缝制,各色瓷器也都精美非凡,路旁的铺子里还有珊瑚和琉璃各色宝石。刘渤摸摸这个看看那个,都快半柱香的功夫依旧没有走的意思,最后还是大哥硬把他拖着离开。刘渤本想和大哥讨些铜钱买件好玩的物件,最后还是刘淮说等看过别处的铺子后回来时再做打算,才算勉强说服了他。

    刘淮被弟弟这样一番耽搁已经不见了父亲的踪影,虽然他知道父亲会去哪里卖货,但被集市中摩肩接踵的人流还是让他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刘渤正被哥哥拖着在人群中穿梭,不料一阵鼓声从身边传来。这少年朝着声音探过头去,原来是街边的一名俳优在卖唱。只见那名三十多岁的男子脑顶的头发已秃得不剩多少,腿上一面竖着的小鼓被他敲得咚咚作响,身边一个小女儿手里捧着托盘正在向驻足的路人讨赏。大概是这一轮的赏钱还没讨够,那名俳优又对众人喊道:“刚才我歪哥和小女在这里表演的一段节目不知是不是合诸位客官的口味,还望路过的大爷多多捧场。为表感谢,我这里再为各位大爷表演个小节目助兴。”

    幸好刘渤兄弟从小就熟习韩语,故而这伽倻人的说话他们还算大体能够听懂。不过刘渤打小都是在家里上课时才会学到这些,偶尔从其他地方听到也是从二婶那里听到些,故而对集市上的节目表演大感兴趣。听到后面还有节目,刘渤不由好奇心大起,使劲挣脱了哥哥便从人群中钻到歪哥这边来看个究竟。但见这伶人一边用手拍鼓,一边用有些嘶哑的嗓子唱道:“龟何龟何,首其现也,若不现也,燔灼而喫也。”

    这边刚才唱完,人群中就有人不屑地说道:“这不是大家祭祀时才会唱的么,你在这里唱这些是否有些不大妥当呢。”

    歪哥听有人唱反调并不生气,反而挠了挠有些反光的脑壳陪笑着对那人说道:“这位老爷上次在祭祀时听到这歌怕是已过了许久了吧,小人今次再唱其实是要借着这个机会祝您招财进宝、福寿绵长呢。”

    连同歪哥身旁的小女孩也随着父亲的话音跑到那名观众面前有模有样地施了一礼用稚嫩的童音对他说道:“这位大爷,小女子这厢有礼了,祝您长命百岁,还望您多打些赏钱呢。”

    围拢的人群顿时稍稍安静下来,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朝这小女孩那边望去。刚才那名搭腔的客人被这样一闹搞得有些窘,支吾了片刻只好从怀中掏出两枚铜钱扔到小姑娘的托盘里面。而那小女孩忙又施了一礼谢道:“谢谢客爷。”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声,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刘渤正看得开心,不想身后伸出的一只手把他从围观歪哥的人群中扯了出来。原来刘淮刚才带丢了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在人群中寻到了这不省心的弟弟。刘淮一边扯着刘渤,一边对他说道:“父亲他们已经走得看不见了,还不和我赶紧追上去。”

    闹市的尽头喧嚣声渐渐散去,路的两旁多了些栽种的柳树,在令人微醺的暖阳下随风飘舞。这里的路边被几所沿街的宽大木屋占据,虽然建筑结构上和刘家的没太大区别,但深入地上的房屋基础都以碗口粗细的原木搭建,房屋的下半部分也全部采用上好木材,只有窗户等处才采用了轻便透风的竹片。屋檐下垂挂着各式灯笼随风摇摆,仿佛在向路人招手一般。木屋临街的一面多半都向外敞开着,里面三三两两地坐着些装扮艳丽的女子临街而坐或吹或弹或唱,吸引不少路人驻足向里面张望。

    刘渤被哥哥拉着来到一间房前,里面的姑娘正弹着一把以前从未见过的古琴。兄弟两人绕到后面,见父亲正和一个浓妆的中年妇人说话。那妇人掀开挑担上覆着的竹帘看了下里面的豆腐和黄瓜,这才满意地对刘扬说道:“难得您大老远地赶着海路送这些吃食,这几日我这里又能有些别处没有的菜式吸引恩客来这里光顾。许久不见您来这里一趟,不知道您是想换点什么呢抑或是让前面的姑娘给您弹上一曲?”

    刘扬冲着老鸨微微笑了笑,“前面姑娘的伽倻琴倒是弹得越发好了,只是单凭这几担菜就能让姑娘弹上一曲,朴夫人您也是太高抬我了。”

    朴夫人抬头见刘淮兄弟气喘吁吁的跟了进来,连忙说道:“大公子身边的这位小哥看样子是头回来我这里嘛,不会是老爷家的二公子吧。这位小少爷看模样长得和大少爷一般标致,以后可记得常来我这里玩啊。”

    老鸨这番话一出来,显然是先前已经和刘淮相识了。可刘扬并不想两个儿子在这里沾染太多,只好陪笑道:“他们还小,怎么付得起您这里的花费。夫人只要送几把自家打造的锄头给在下带回去就感激不尽了。”

    直到这时刘渤才听到院落后面传来轻微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很明显这里除了弹唱的姑娘外还有别的生意。刘渤从小就知道伽倻的铁器远近闻名,原来父亲赶着往这里送菜是为了换些农具回去,可是家里从未听说过缺少锄头,换回这些又有什么用呢,难道是回去后再转卖出去?刘渤想后面张望了下,可有房子挡着,并不能看到什么。

    这边朴夫人却又继续道:“许久不见刘老爷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您瞒得了别人可在我这就没这个必要了。以您在海上的那些生意,别说是几个姑娘,就是把我这全部的家业都抵上也不够您塞牙缝的。别的不说,就是这黄瓜和豆腐周围几百里内怕也找不到第二家能给我供货的出来。要不是我家人轻言微争不过大海对面的国主,怎么也要把您全家请到这儿来,哪怕用最好的姑娘给您当丫鬟我也心甘情愿。”

    刘扬没想到这老鸨越说越离谱,只好含混地答道:“夫人怎么今日竟如此客气起来,要不是伽倻的城主撑腰谁能随便拿到这里最珍贵的冶铁权利?不过话说回来,这胡瓜什么时候改名叫黄瓜了?”

    朴夫人脸上多出了些得意之色,从袖里掏出一面丝帕挡着嘴笑了笑,“这些还不是从你们中原传过来的消息,不知道是哪个国王还是皇帝什么的觉得胡瓜这名字听着刺耳,这才改了名叫黄瓜。怎么,老爷您还没听说吗?”

    刘扬只好在旁讪笑道:“到底还是夫人的消息更灵通些,我们久在岛上毕竟还是要闭塞许多。”

    朴夫人瞪着刘扬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便将手绢向对面抖了过去,嘴里还娇嗔道:“刘家老爷您这装糊涂的手段可是一流,就您家里光是常年去到中原的大船都有许多,怎么竟会不如我们成日坐在这里只能听些不知传了多少手的小道消息的妇道人家?大爷您就是成心拿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寻开心。”